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郭寶鈞《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璜
古玉器名。是一種弧形玉器。古代朝聘、祭祀、喪葬、征召的玉制禮器。璜穿孔為佩飾用,故有佩璜之稱。新石器時代的佩璜,一般兩端各有一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環類改制而成。
琥
古玉器名。一種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稱“琥”。有孔者可稱為虎形玉佩,無孔的應是玩器或陳列品,可稱為玉虎。商代婦好墓中出土的玉虎,有細孔,應稱虎形玉佩,屬裝飾品類,而不作為發兵或禱告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