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鍍過程中涉氫較多的零件原則上應盡快去氫,因為玻層中的氫和表層基體金屬中的氫在向鋼基體內部散 其教量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1。新的國際標準草案規定,在鍍后1h內但不遲于3h進行去氫處理,國內也有相應的標準,對電鍍鋅前、后的去處理作了規定電后去處理工藝廣泛采用加熱供烤,常用的供烤溫度為150-300°C,保溫2-24。具體的處理溫度和時間應根據零件大小、強度、鍍層性質和電鍍時間的長短而定,去處理常在供箱內進。鍍鋅零件的去氫處理溫度為10-220C,溫度控制的高應根據基體材料而定,對于彈性材料、0.5mm以下的薄壁件及機減度要求較高的鋼鐵零件 鋅后進行去處理,為了防止"鎘脆鍍鎘零件的去氯處理溫度不能太高,通常為180~200°C.
所謂去氫工藝就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國家金屬表面滲著氫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基本原理,可以達到"或者絕大數的氫除去。進行去氫的原因是,氫能夠對所滲著的金屬以及制品發生氫腐蝕也就是氫脆現象,造成金屬以及制品的金屬性消失使用壽命將會大大降低所以去氫。
溫度除氫烤箱選擇比實際使用溫度高10度即可。根據工藝要求,計算好實際要求的溫差,以烘烤的效果。舉例:如果使用溫度是150度,220度,360度,440度,按設計溫度500度做。4個溫度,如果是同一種產品。控制上選用可控硅。不同的產品,使用時低溫狀態下,溫差要稍微大一些。150度和220度的實際使用效果,沒有低溫烤箱好。使用中溫500度烤箱,150度烘烤溫差比低溫250度烤箱要高2~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