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氧醇比(氧氣與甲醇的物質的量之比)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時,部分甲醇被氧化釋放出熱量,這些熱量可以為反應體系提供能量,維持反應的進行,無需外部供熱。
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催化劑和優化反應條件來抑制副反應的發生。甲醇裂解制氫的反應方程式為CH_{3}OHrightleftharpoons CO + 2H_{2}),Delta H^{0}= + 90.7kJ/mol),同樣是吸熱反應。在高溫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甲醇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氫氣。
相比之下,甲醇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其密度約為 0.79g/cm3 ,便于儲存和運輸。它可以利用現有的液體燃料儲存和運輸基礎設施,如油罐車、管道等,大大降低了儲存和運輸成本。
同時,甲醇的蒸汽壓較低,揮發性相對較小,安全性較高,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環保性上,甲醇制氫過程相對清潔。以甲醇水蒸氣重整制氫為例,其主要產物為氫氣和二氧化碳,相較于傳統的化石燃料制氫方法,如煤炭氣化制氫,在煤炭氣化過程中,除了產生氫氣和二氧化碳外,還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氫、粉塵等污染物,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此外,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波動較大,難以在寬范圍的操作條件下保持穩定的性能。當反應溫度、壓力或原料組成發生變化時,催化劑的性能可能會受到顯著影響,導致甲醇轉化率和氫氣選擇性下降。
此外,甲醇制氫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雖然相較于傳統的化石燃料制氫方法,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低,但在全球對碳排放要求日益嚴格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降低甲醇制氫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低碳甚至零碳制氫,也是該技術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