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金箔,也稱貼金,是我國民間的一項傳統工藝,即在器件表面貼上金箔,可以起到裝飾的效果。我國考古學家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些用薄金片貼飾的青銅器,因而證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貼金箔這種民間工藝。
貼金箔標準工藝流程
1、現代實木家具的貼金用是砂紙拋磨用木,木膠,膠合板制成的框以清除所有薄木條或泥填充所有孔或缺陷。
2、準備好灰泥膠并用一把刷子將其涂到框上。幾個小時后,待灰泥表面砂紙再次拋磨并用彩色清漆涂蓋。層清漆的顏色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效果用于貼較亮的金箔,土色用于古典效果,白色和灰色用于銀箔。
3、在后續階段中涂在產品上作于底子的清漆層可以替代灰泥層。催化的0%催化劑和10-20%的聚氨脂稀釋的稀釋劑,可以用噴槍來噴涂。根據效果,它可以是不同的顏色。
涂層工藝結束后,讓木器干燥約兩個小時。當準備工序完成后,應拋光灰泥或清漆的任何瑕疵或灰泥滴液。
4、木器已準備好上膠,我們使用的是白色水溶性貼金膠水。用一吧刷子涂在要貼金的部分。注意不要有滴液。膠在涂后的粘性可保持半個小時到十二小時,貼金在一個小時以后進行。
5、為了不失去粘性,不要在多灰塵的環境里工作。并保護好已處理好的表面。膠一干,就開始貼金。根據要覆蓋的面積,將金箔輕輕拿起,小心地將它放在框上并用一個確保金箔的覆蓋面要比框表面稍大。角,曲線,扭曲和其它部分用后續附加金箔。多余的原料應用一塊較軟的羊毛刷擦除。這樣也可以將金箔適當地固定到木器上。
如今,現代貼金箔方法又有推新,不管怎樣,只要掌握了以上的貼金箔操作流程就能夠貼出一個的器物來。
金箔的創始人相傳為我國東晉時期的葛玄,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前史,唐宋時期發展到鼎盛、連續發揚廣闊,至今構成中國、日本、泰國、意大利、德國五大出產加工中心,黃金裝飾以其氣勢宏大、富麗堂皇、莊重而顯赫,我國的故宮,布達拉宮就是其典型 著作,法國的凡爾賽宮、俄國的克里姆林宮等也是經典之創作。
琉璃的誕生于我國戰國時期,相傳已有2500年的前史,能查到的是漢代《鹽鐵論》中“璧玉珊瑚琉璃,咸為國之寶”,闡明古法琉璃早已在漢代就已作為的標志,鑄造出中國工藝史上的光輝。在我國出土的古羅馬之物中也有羅馬碧琉璃杯,古*先有脫臘鑄造法琉璃工藝,我國在修建裝飾的代表作釣魚臺國賓館、太原的晉祠、平遙的城隍廟。
金箔是天然元素礦物天然金的薄片,經過加工和錘煉而成。自然金分為脈金(山金)和砂金。脈金產于熱液脈中,如應時脈和硫化物脈。古河床和現代砂金礦床河床溝壑中的砂與礫石堆積混合,是脈金與母巖分離后堆積的砂。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其中原生礦床以山東等地,砂金礦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黑龍江和湖南沅水流域。
黃金具有穩定的性能、變色、抗氧化、防潮、耐腐蝕、防霉、防昆蟲咬傷和防輻射,由黃金制成的金箔被廣泛使用。古代制作的金箔先用黃金提純,用千錘錘打成2.5平方厘米的金箔,夾在煤油熏制的黑金紙上,用錘子打6-8小時,使金箔成為面積約為金箔40倍的箔,并且被切成正方形。的顏色、均勻的厚度和不變的顏色是財富和輝煌的象征。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金箔的粘貼和日常維護。
,粘貼金箔。
1.基層加工時,應將基層清理干凈,使其無灰塵、油脂、雜物等。
2.粘貼有彈性線的墻紙,,彈性線要小心地在處理過的草根上打水平線和垂直線,使漿料有一個基礎,并能漿糊的質量。
3.剪紙剪紙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用儀器測量墻壁從頂部到底部的高度,然后在地面上剪紙。必要時,壁紙的切割尺寸應比實際尺寸長約10-20mm。切割后的墻紙只能在特殊潤濕后粘貼,僅需10分鐘。
4.刷膠水。涂膠是壁紙粘貼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為壁紙的牢固性,壁紙的背面和墻面應涂上膠水。涂刷時要求膠液均勻、緊密,不得遺漏。小心不要包、堆、堆,以免弄臟墻紙。
5.粘貼壁紙粘貼的原理是先垂直后水平,先上后下,先高后低。
第二,金箔的保養。
金箔本身沒有保護作用,主要由一層薄薄的透明漆保護。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碰撞或間接人為損壞。不要用硬度高、棱角鋒利的物體清潔金箔產品,以免劃傷,造成金箔脫落,影響美觀。用軟毛巾擦拭干凈。不要用化學品清洗金箔。當金箔產品輕微擦傷或小面積金箔開始脫落時,不要用釘子或硬物劃傷,以避免進一步損壞。請盡快找師傅維修,并涂上防護漆。當你需要移動它們時,你應該用柔軟的保護墊輕輕地把它們放在金箔上,以防止金箔被意外劃傷。避免陽光直射產品,避免防護漆表面被空氣大面積接觸氧化,影響家具美觀。
金箔的粘貼和日常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