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有沒有紀年款的?
過去學者的看法是,元青花是不寫款識的。但事實上不是這樣。元青花也有寫紀年款識的。《中國陶瓷》一書中就早有記載。我在內蒙古蒙元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曾看到“大元至正元年制”的牡丹紋飾梅瓶一個;“大元國至大二年三月”款識的紅釉青花玉壺春一個;“樞府公用”款識的紅釉青花魚紋玉壺春一個;“內府公用”款識的紅釉青花魚紋三管瓶一個;“內府”款識的藍釉凸龍紋玉壺春一個;“內府”款識的藍釉白龍紋梅瓶一個;“大元國至元二年三月”款識的藍釉釉里紅魚紋梅瓶一個;“內府公用”款識的釉里紅魚紋梅瓶一個;“大元國至正六年制”款識的纏枝牡丹紋青花釉里紅梅瓶一個。
內蒙古有一個藏家手中還有一個“大元國至正十一年制”款識的八棱魚藻紋玉壺春。另一個藏家手中還有寫“木沙棲鴨景已殘,沙邊落雁雪猶寒。江南江北曾行路,今日山窗借畫看。”絕句,并寫有“大元國至正七年秋”款識的青花釉里紅玉壺春一個。還有一個藏家手中有一個紅綠彩繪梅瓶上寫著大元國至正元年制的銘款。以上舉的燒制難度特大的元代瓷器,國內外博物館中幾乎是見不到的。過去我們沒有發現,所以那時侯說,元青花不寫款,可以理解。沒有見過的東西,世界上不一定不存在。但現在我們面前已經出現一批寫款的元青花時,我們承認還是不承認呢?
大元國至正年款瓷器的真偽可以看紋飾,真的瓷器表面的紋飾繪畫瀟灑自如,筆線有力,假的瓷器表面的紋飾拘謹無力,較為稀松。也可以看底部釉斑,真的瓷器底部釉斑大小不均,形態各異,假的瓷器底部釉斑仿佛是用毛筆隨便抹成的。
元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元代是我國第 一個完成統一的少數民族政權。民族的大一統讓不同的文明之間擦出了奇妙的火花,真正意義上的青花瓷就誕生在這個時代(雖然“唐青花”近年來得到考古 方面的實物支撐,但是與元青花二者之間并無傳承關系,“唐青花”更接近于唐三彩中的藍彩陶器)。
爾托普卡比宮博物館,有40件;二是伊朗國家博物館(微博),有32件。總體而言,目前已被證實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余件在國內的博物館。
國景德鎮的仿元青花沒有任何可能使用蘇麻離青。所以,任何制假的方法都無法逃脫蘇麻離青的元素分析。許明的報告中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蘇麻離青”是soleimani,準確的譯法應是“蘇來麻尼”一個伊斯蘭圣人的名字。關于蘇麻離青的文字記錄現在能查到的早是明萬歷十七年王世懋寫的《窺天外乘》記載:“----官窯,我朝則專設于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成書于萬歷十九年的黃一正的《事物紺珠》也有相同的記載。萬歷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箋》寫為“宣窯之青乃蘇勃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