銥是地球地殼中稀有的元素之一,平均質量比例只有百萬分之0.001。金的豐度是它的40倍,鉑是它的10倍,而銀和汞都是它的80倍。相比之下,銥在隕石里的含量則高很多,一般在百萬分之0.5以上。科學家相信,銥在整個地球的含量比在地殼中的含量高很多,但由于它密度高,而且具親鐵性,所以在地球仍處于熔融狀態時,就已沉到地球的內核了。
銥用于催化劑、電子元件以及高溫合金等領域。它的價格波動受全球銥供應鏈的影響,在不同的交易時段,銥的價格可能會因為交易量和市場情緒的變化而有一定波動。
銥的主要性能是:⑴密度22.56g/cm^3;⑵熔點2454℃,銥制品使用溫度可達2100~2200¨C;⑶彈性模量高(538.3GPa),泊松系數低(0.26),低溫塑性很差;⑷是耐腐蝕的金屬,致密態銥不溶于所有無機酸,也不被其他金屬熔體浸蝕,例如熔化的鉛、鋅、鎳、鐵、金等;能耐許多熔融試劑和高溫硅酸鹽的浸蝕;⑸像其他鉑族金屬合金一樣,銥合金能牢固吸附有機物,可作催化劑材料;⑹銥在空氣或氧氣中600℃以上生成IrO2,并在1100℃分解;在1227℃空氣中銥的揮發量為鉑的100倍。銥可采用高頻或中頻爐、電弧爐、電子束等熔煉。銥在1600℃以上具有好的塑性,通常進行熱加工。
銥的供應主要來自礦產開采和二次回收,全球銥的儲量有限且產量較少,供應相對緊張。當電子、化工、航空航天等行業對銥的需求大幅增加,而供應無法及時滿足時,銥的回收價格就會上漲;反之,若需求疲軟,價格則可能下跌。
銥的形態直接影響其回收過程的復雜程度。銥粉、銥塊和銥合金在提純過程中所需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銥粉通常通過高溫熔融法進行初步還原處理,利用氫氣作為還原劑,在1000℃以上環境下將雜質分離。
銥,一種稀有且堅硬的貴金屬,常用于高溫、高壓和腐蝕性環境中的重要應用。銥的價格波動與市場需求、產量和全球經濟形勢息息相關。2024年,銥金屬的價格約在每克750元至760元之間,這一價格水平主要受限于銥的性及其在工業領域中的特定用途。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許多國家出臺了嚴格的廢棄物處理和回收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提高了回收的標準和要求,也增加了回收過程中的成本,如環保設備的投入、廢棄物處理費用等,從而會影響銥的回收價格。
隨著回收技術的不斷發展,提取銥的效率和純度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回收成本,這可能會使銥的回收價格受到影響。例如,新的化學提取方法和的分離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銥的回收率,降低成本,從而可能使回收價格更具競爭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銥回收技術將不斷創新和完善,提高回收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環境影響。例如,通過優化溶劑萃取工藝、開發新型吸附材料等,實現更的銥分離和提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