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的選擇性與選擇系數樹脂對不同的離子具有不同的親和能力,對親和能力強的離子選擇,和它結合力強使之不易泄露。但由于結合牢固,再生時,該離子置換下來就很困難。樹脂對離子親和能力的差異,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樹脂自身的性能,尤其是自身的交聯度。交聯度越大,對離子的選擇性就越大,其親和能力就越強。反之,就越弱。二是與溶液中離子的性質、組分和濃度有關。
離子的選擇性除與其本身及樹脂有關外,還與溫度、濃度及pH值等因素有關。上述樹脂的選擇規律,只適于低濃度的水溶液中。在濃度水溶液中(一般離子濃度在3mol/L以上),情況就比較復雜,甚至會出現相反的選擇順序。樹脂的再生就是利用濃度的酸、堿、鹽來實現的。
樹脂顆粒內部含有大量的水分,在零度以下溫度貯存或運輸時,這些水分會結冰,體積膨脹,造成樹脂顆粒的崩裂。凍過的樹脂在顯微鏡下可見大量裂縫,使用后短期內就會出現嚴重的破碎現象。為了防止樹脂受凍,應將樹脂保存在5-40℃下,避開在冰凍期運輸。
樹脂顆粒暴露在空氣中,會逐漸失去其內部水分,樹脂顆粒收縮變小。干樹脂浸在水中時,它會迅速吸收水分,粒徑脹大,從而造成樹脂的裂球和破碎。 為此,在樹脂的貯存和運輸過程中要保持密封,防止干燥。對已經風干的樹脂,應先將它浸入飽和食鹽水中,利用溶液中濃度的離子,抑制樹脂顆粒的膨脹,再逐 漸用水稀釋,以減少樹脂的裂球和破碎。
正常運行狀態下的樹脂,在失效過程中,樹脂顆粒會產生膨脹或收縮的內應力。樹脂在長期的使用中,多次反復膨脹和收縮,是造成樹脂顆粒發 生裂紋或破碎的主要原因。樹脂膨脹與收縮的速度取決于樹脂轉型的速度,而轉型的速度又取決于進水的鹽類濃度和流速。
離子交換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對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交換分離,常用的離子交換劑有腐殖酸物質、沸石、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纖維等。離子交換的運行操作包括交換、反洗、再生、清洗四個步驟。此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可回收利用重金屬、二次污染小等特點,但離子交換劑成本,再生劑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