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瓷器自早期開始,便是以顏色釉裝飾為其特征,特別是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青釉,曾霸天下數。這是由于受當時技術條件所限,人們無法從制瓷原料中將鐵質除盡。而當青釉瓷器出現四以后,到了隋代,我國北方窯場終于成功地燒出了白釉瓷器,才終結束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其后當絢麗斑駁的唐三彩陶器問世后,又進一步豐富了陶瓷的裝飾風格。宋代是我國瓷業全面逢勃發展的時期,也是各種顏色釉爭奇斗妍、光輝燦爛的時代,特別是當鈞窯燒出燦若晚霞的銅紅窯變釉后,更為我國陶瓷美學了一個新境蜀。它使高溫顏色釉本身取得了立的美學價值,已不再僅僅是器物的保護層。
別名“霽紅”,是中國傳統紅釉器中的,其釉面的特點是,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不流淌,裂紋不出。清高宗乾隆在《詠宣窯霽紅瓶》一詩中稱譽道:“暈如雨后霽霞飛,出火還灸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畫翻嗤畫是空。”
觀察釉面特征?:老瓷器的釉光滋潤,胎質非常瓷糯,而新的瓷器胎比較生硬。老紅釉瓷器的釉面可能會有制作痕跡,如拉胚成胎時留下的橘皮圈,而新瓷器則表面細膩光滑,沒有這種紋路?
?檢查制作痕跡?:老瓷器有桔皮紋,而新的沒有。老紅釉瓷器屬拉胚成胎,表面有一圈橘皮圈,新釉瓷器屬漿胎制作,表面細膩光滑,沒有這種紋路?
?觀察底部狀態?:把紅釉瓷翻過來,觀察其底新舊程度。老紅釉瓷底部有用過摩擦的痕跡,釉底會有損傷劃痕,而新瓷則沒有或用醬油燒色做成舊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