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形制設計
中式古典家具因為早已發展完善,設計和技藝已達到精益求精的地步,要創新設計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中式古典家具設計師依然有了許多新的突破,大大增強了實用性和舒適度。
傳承的榫卯工藝
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典家具之魂,代表著中國傳統家具的高技藝水平。中國傳統家具(特別是明清家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正是榫卯結構的巧妙運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藝術價值,以的工藝,傳承。
中式古典紅木家具傳承清中期家具的豪奢風格,大氣的寬厚設計,穆沉中展現恢宏的氣勢,讓人在使用中品味儒雅的古典文化。
精, 即選材精良,制作。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色澤深沉的名貴木材。在工藝上,采用卯榫結構,使家具堅實牢固, 經久不變。由于這些名貴木材生長緩慢,經明代的大量采伐,到了明末清初,這些木材已十分難覓。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發生根本變化。鑒定和辨別是否是明代 家具,用料的審鑒是至關重要的。
巧,即制作精巧,設計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結構,十分重視與廳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體配置也主次井然,陳列在廳堂里有裝飾環境、填補空間的巧妙作用。
明式羅漢床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其高雅的藝術格調與儒道思想的傳承、對外貿易的發展、商業的繁榮、文人尚古好雅的趣味息息相關,體現出自然空靈、高雅脫俗的韻味,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羅漢床又叫“羅漢榻”,是左右和后面裝有屏板但不帶立柱頂架的一種床榻,是中國古代用以休息和待客的家具。羅漢床由漢代的榻演變而來,其形制有大小之分,通常把較大的叫“床”,較小的叫“榻”,亦可說用在寢室供臥者曰“床”,用在客廳待客者則曰“榻”。大羅漢床可坐可臥,一般正中放一炕幾,兩邊鋪設坐褥、隱枕,榻前常置榻凳或踏幾,放在廳堂待客,作用相當于現代的沙發。床上的炕幾既可憑依,又可放置杯盤茶具,猶如現代的茶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