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符合能源產業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上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能源將近76%由煤炭供給,這種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負面影響。
“十一五”期間我國在能源領域將實行的工作和主要任務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努力提高清潔能源開發生產能力。
以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熱水器、大型沼氣工程為,以“設備國產化、產品標準化、產業規模化、市場規范化”為目標,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光伏組件、防雷匯流箱、交直流配電柜、光伏逆變器、光伏支架、監控系統、電纜等組成。
系統設計安裝1890塊280w多晶硅光伏組件。
目前,隨著市場經濟體系和新能源市場的建立,我國的新能源產業逐步實現了市場化和規模化,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國積極支持風電事業的發展,促進風電設備的國產化和規模化,提出了“乘風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等措施;隨著“西電東送”戰略的提出,西部地區的水力資源也逐步得以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世界,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大的國家,也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重要生產國[1-2]。
同時,我國的核電發展技術和戰略路線正在執行。
根據我國的核能發展計劃,2020年我國的核電比重將占到電力總容量的4%,相當于建成40座大亞灣級的核電站。
另外,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等形式的新能源,也處于較快的發展之中。
總的來說,發展新能源是世界可持續發展不可逆的潮流,我國目前積極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并且將長期秉持新能源發展戰略[3-5]。
與會普遍認為,隨著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未來光伏行業的空間。光伏企業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活下去,然后再談發展。
目前,常務會議已經研究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要求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全國能源會議上提出了2013年要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原來中國光伏企業的市場90%以上在歐美,實際上中國有著的光伏應用市場,要發展光伏產業,一定要開拓國內的市場,鼓勵單位、社會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一旦這個市場打開,數十年之內,不會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