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的程度。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除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正是大清的鼎盛時期,官窯、民窯瓷器存世量很大,總的來說乾隆官窯瓷器款識常見的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種,字體有楷書和篆書兩種,小編總結了以下幾個特點:通過看底鑒定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真假新老
1、乾隆年款打破了明代以來以楷書為主的格局,篆書款多于楷書款,所謂“乾隆篆書款十有六七”,如果僅以青花瓷器統計,能達到十有八九。
2、"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顯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兩者遠多于"大清乾隆仿古"款
近年來,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上清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瓷、天價瓷的代名詞。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博士以1.5123億港元拍得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對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和一只清乾隆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分別以1.4066億港元、2.5266億港元拍出。凡“乾”必貴,已成為拍場的一大現象。
清乾隆御制琺瑯彩題詩碗,03年3千萬,2018年1.5億成交
隨著我們國人的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收藏成為人們喜歡的一個話題。作為一種投資和保值的手段,近些年來,收藏越來越受到一些中產的重視。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當前這個盛世到來的時刻,古代遺留下來的一些珍貴的文物古董,被眾多喜愛古董收藏和交易的朋友所重視。
在收藏領域,瓷器收藏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門類。在中國的瓷器領域,除了保存在各大博物館中,那些稀世珍品的瓷器之外,進入流通領域的瓷器,在歷年的拍賣會中,屢創新高。使得大家不得不被中國這種特有的創造,所深深的折服。
乾隆一朝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瓷器的生產量都是很大的。官窯器大部分有款,總的看來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用得多,三行六字楷書款在祭紅等器物上較為常見,兩行六字楷書款在白地紅彩等品種上雖有,但很少能見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得極少。款字一般以青花寫款為主,但有些抹紅器、琺瑯彩器或少數粉彩器上用藍料寫款。在白瓷、茶葉末、仿竹器、珊瑚紅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
其中“清乾隆御窯天藍釉雙龍耳瓶”以4025萬元成交,“明成化官窯青花礬紅五龍宮碗”1081萬成交;“清雍正御窯天藍釉蒜頭瓶”1035萬成交,“清雍正御窯仿汝釉弦紋貫耳瓶”563.5萬元成交。
在清代御瓷部分中,尤以“清乾隆天藍釉雙龍耳傳經瓶”傲視群芳。此瓶為細長頸,溜肩,腹部豐滿,至脛處漸收;頸上凸起5道弦紋,口沿與肩之間有兩個對稱的龍形柄,龍頭探進瓶口銜住口沿;肩部有八組橢圓形模印貼花裝飾。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該瓶通體施天藍釉,釉色沉靜深邃,宛若廣袤之天穹,殊勝不可言妙。此瓶來源清晰,傳承有序。早由山中商會購于中國,并于1934年在“東京山中商會春季展銷會”上展出,后由日本藏家購得后藏匿家中,近一個世紀從未在公眾場合中露面。根據相關文獻記錄,1934年在東京山中商會展銷會中展銷的絕大部分瓷器為當時恭王府、慶王府舊藏。
乾隆瓷器鑒定特征
一、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時的瓷器,造型端莊規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但渾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風格華麗,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勝數。特別是小件文具和玩賞品制作甚多,精美靈巧,令人愛不釋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襲了雍正時的貼塑耳裝飾,并更為盛行。
二、乾隆瓷器圖案紋飾特征:乾隆時期紋飾內容豐富多彩,除傳統的題材外,尤多封建倫理和福祿壽寓意畫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圖、五福捧壽、福壽三多、五子奪魁、五子登科、三羊開泰、八吉圖、八仙祝壽、月月見喜。這些祈福求祥的內容,成為以后各朝司空見慣的裝飾,廣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贊頌和粉飾太平的紋飾,也有較多的表現。
大清乾隆時期瓷器鑒定特征
乾隆瓷器胎體特征:乾隆時注重制瓷質量,瓷制精細。如果沒有淘煉至細的潔白胎質,就不可能完成復雜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細的工藝。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規整,厚薄適度,都和胎土的高純度密切相關。從傳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還是能保持雍正時的細潤特色的;晚期雖略顯遜色,但仍比晚清的。
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為青白色,民窯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淺不一,釉面肥腴而堅致,并光潤均凈,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較為粉白的釉面,民窯器多見。的琺瑯彩和粉彩器,釉面堅致,細潤如脂似玉,光潔無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瑩潤,有的不夠平凈,同雍正時相比稍有差異,早期至美,晚期漸糙。
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產量,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用瓷、陳設用瓷、外銷出口瓷的主體。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并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制作技巧上達到的成就。
從工藝制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茍,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嚴格,但產量卻遠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仿的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