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簽名、題跋、收藏印、著錄、裝裱都是鑒定書畫的有力手段,印章是書畫的證明物,作者以此證明確為自己所創(chuàng)作,而鑒賞家則以此表示自己的鑒別。若干件書畫作品常常使用同一印或幾印,不會每件作品都新刻一印,所以從印章的真?zhèn)蝸龛b別書畫的真?zhèn)危绕涫峭ㄟ^對數(shù)件作品印章的比較來鑒別,是有相當根據(jù)的。
書畫印章
材質(zhì)對書畫的鑒定也是極其重要的,不同的材質(zhì)有不同的特點,在不同的材質(zhì)上作書畫,會有不同的效果。尤其在國畫和油畫等大相徑庭的畫種中表現(xiàn),即便在同一畫種內(nèi)部,材質(zhì)引起的差別也不小,而這種差別與作家的喜好以及當時可取的便利條件有關(guān)。當然除了這些以外,題跋、鑒藏印以及著錄也對鑒定書畫有一定的幫助。
字畫作假怎么看
與書畫鑒定有關(guān)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較直接,有些就間接一些。努力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對于書畫的鑒定,往往產(chǎn)生比較大的作用。書畫家的字號、籍貫和生卒時間掌握書畫家的字號、籍貫和生卒時間,對于書畫的鑒定工作很有幫助。這些問題往往被某些作偽者忽略,假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話,那么,就能夠比較容易地看出問題。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詠》冊,《石渠寶笈》卷三之十六著錄,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沈度書于春草堂。"考沈度元代至正十七年丁酉生,明代宣德九年甲寅卒,78歲。成化十四年沈度已死去45年了,所以這件字冊不用看實物也能肯定是偽品。又如:明代姚綬癸《三清圖》軸,清代方濬頤《夢園書畫錄》卷八之十五著錄,款云"三清圖,永樂五年歲在丁亥秋日寫,云東逸史公綬"。考姚綬永樂二十一年癸卯生,弘治八年乙卯卒,73歲。永樂五年姚綬尚未出生,所以,可以肯定這件東西也是偽品。正因為書畫家的生卒時間對書畫的鑒定有直接關(guān)系,所以就盡可能多掌握它。
揭裱舊字畫和名人字畫常用的是揭二層,第二層透過來的墨與原作相差不遠,再加以重新填墨、潤色、裝裱、加蓋印章,其神采便會溢于紙外,欺人效果更佳。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所藏,各有一幅趙之謙《牡丹》圖軸,二者幾乎完全一樣,經(jīng)鑒定才知道,沈陽故宮所藏之《牡丹》圖,是作偽者揭二層所為。用這種辦法“復制”古舊字畫和名人字畫要求揭裱水平很高。如果稍有懈怠,便會弄巧成拙,不但所揭之書畫神采全無,就連原跡也可能毀于一旦,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