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弧菌病頻發,主要分以下三種情況:
1、癥狀輕者:部分對蝦視線不清晰,肝胰臟顏色變淡;身體微紅,鰓發黃,零星掉苗。
2、癥狀較重者:多數蝦開始出現食線不清晰、斷腸或空腸,肝胰腺發白,鰓發黃;多數池子提料臺會發現數尾死蝦,活蝦攝食不佳,個別池子掉苗嚴重。
3、癥狀嚴重者:多數池子都嚴重掉苗,病蝦空腸空胃,部分蝦腸道充滿黃色膿液,鰓部發黃或腐爛,肝胰臟腫大、發白;病死蝦清撈不及,活蝦攝食不佳。
弧菌致病原理
弧菌是一類條件致病菌,是對蝦體內的腸道寄居著數量龐大、結構復雜的微生物中的一類,這些微生物群相依相制,形成了特的腸道微生態系統。養殖過程中當對蝦在受到饑餓、營養不良、藻毒素等脅迫時,對蝦力下降,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可能由于菌群結構失調導致弧菌大量繁殖,弧菌數量超過正常值,引起對蝦發生弧菌感染導致腸炎等疾病。
弧菌含量超標以及處理不當的危害
在高密度養殖的池塘中,盡管放苗前水體弧菌處理已經很到位了,但養殖10到15天后還是容易弧菌超標,偷死嚴重,導致終存活率低產量低。苗期由于小蝦脫殼頻繁,能量消耗大,消化系統又脆弱,加上飼料投喂不當,排污不及時,出現高pH、水濃、倒藻,氨氮亞硝偏高,會急劇加速水體和蝦體弧菌爆發。養殖戶檢測弧菌超標,消殺后取水樣檢測,弧菌確實有減少,但對蝦的病理表現卻沒有逐漸好轉起來,依然有死蝦的情況!關注水體當中弧菌數量,卻忽視了關鍵的,對蝦體內弧菌還在大量繁殖,破壞對蝦的肝腸系統。
消毒“打破了”養殖水體的菌相平衡,殺滅弧菌的同時有益菌也被殺滅,打破了水體藻菌平衡。沒有及時重新建立有益菌優勢,為弧菌提供了生長、占據菌群優勢的良好機會。會看到弧菌又升高了,就反復地消毒、拼命的消毒,導致對蝦應激更嚴重死蝦更多。
我們要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1、 定期改底
之前講到弧菌喜歡滋生在底部殘餌、糞便上,池底又是弧菌的主要來源,所以我們要先從源頭處理弧菌。
定期使用改底產品進行氧化底改,尤其是在投喂量增大的時期,減少池塘底部有機質的堆積,抑制弧菌的繁殖。可以使用大連升泰生物“底活活”,底活活是一款由升泰微生物用30年時間深度優化的改底活菌,菌群中的光合細菌將水體底部的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質轉化成易于藻類吸收的離子,將有益菌變廢為寶的優點發揮到,讓養殖中的底部修復不再成為難題。
2、 注重池塘菌相的調控
我們處理弧菌不是說把它全部殺滅好,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池塘中微生物的大容量是有一個大值的,所以我們要定期培養池塘中有益菌類來抑制弧菌。
3、 正確選擇抗弧菌產品
市面上各種抗護產品沒有好的,只有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