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藍莓溫室大棚促成栽培有更大的適應性,但為了節約成本、易于生產管理,品種選擇時仍然要依據當地土壤、氣候條件、品種特性、生產目的等因素進行進行綜合分析,選擇適宜的品種,以達到藍莓生產與管理的邊際效益。目前,我國引進、改良的藍莓品種近200個,適合在全國各氣候條件下栽培。這些品種可以分為3大類: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其中高叢藍莓又分為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3種。藍莓的各大種群各有其特點,分別適宜我國不同地域的氣候條件。藍莓品種的選擇應結合不同品種的特點進行。
藍莓喜酸性土壤,大多數藍莓可以在pH值在4.3-5.3的酸性沙質土壤中正常生長,但是不同藍莓品種對土壤pH值要求范圍不同。高叢適宜的土壤pH值為4.3-4.8,而以4.5為好,其pH值下限為3.8,低于3.8則對植株生長造成傷害。選用土壤pH值要在7.0以下,以4.0-6.0為適。
一般露地種植定植穴的規格為1.0m×1.0m×0.5m。定植穴挖好后,將取出的泥土摻入磨碎的松樹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勻后回填入穴內,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30cm,在土壤酸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摻入適量硫磺粉。溫室栽培可借鑒露地栽培的整地方法,但是一定要比露地栽培整地的深度和程度高,一般好是全面整地,利用園土50%,再加入50%的草炭、腐葉土等,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通氣性。整地后作成高為20-30cm的畦,栽植時直接將苗木植入即可。
高叢藍莓自花可以結實,但幾個品種搭配可明顯提高結實率。所以在進行藍莓溫室大棚促成栽培時,選用的高叢藍莓好要配置兩個以上品種相互授粉,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主載品種與授粉樹配置比例一般為2-3∶1。1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苗木每增長1a,一般的定植深度要增加5cm,要覆土踩緊壓實。如果利用缽苗,一年四季均可定植。
促成栽培的關鍵是要打破藍莓的花芽分化期和休眠期,棚內較適合藍莓生長的溫度為20-25℃,高不能超過30℃,低不能低于12℃。高叢藍莓的需冷量要在0-7.2℃的低溫狀態下,積累時間800-1200h。低溫要求量不足時會造成發芽不良,開花不足,影響果實的產量和質量。實現藍莓錯季生產的關鍵就是適時調整藍莓的休眠時間,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不管提前休眠進入低溫狀態,還是休眠完成后轉入生長期,溫度的控制一定要緩慢進行,不可短時間內溫差過大,以免影響藍莓的生長發育。大棚內處于密封狀態,因為藍莓呼吸作用和土壤有機物分解等可使棚內氣體成分發生很大變化,會影響藍莓的生長,所以每天都要進行適當的換氣;一般在不使大棚溫度下降到12℃以下的情況下,每天11∶00打開通氣道,16∶00關閉。
高叢藍莓的果實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采收持續3-4周,所以采收要分批采收,一般每隔1周采果1次。采收后放入塑料食品盒中,再放入淺盤中,運到市場銷售,應盡量避免擠壓、曝曬、風吹雨淋等。
藍莓的土壤管理要點
藍莓根系分布較淺,而且纖細,沒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多孔、通氣良好。土壤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創造適宜根系發育的良好土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