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聚焦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現場制氫更是展現出其的環保價值。它實現了節能減排,降低了碳排放量,為應對氣候變化、守護地球生態貢獻了一份力量。同時,通過優化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了降碳增效,助力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履行了社會責任,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天然氣摻氫技術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用于幾乎所有使用天然氣燃燒的場景,但其在實際應用中仍需克服技術、成本和標準等方面的挑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支持,天然氣摻氫技術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廣泛應用,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天然氣摻氫的經濟性還受到摻氫比例的限制。目前,天然氣管道中氫氣摻氫比例通常不超過3%,因為超過這一比例可能會影響管道的安全性和輸送效率。而一些國家(如德國、日本)已經實現了30%的摻氫比例,但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的降低和碳稅政策的實施,未來摻氫的經濟性有望提升。
氫氣并非真的比天然氣節省30%燃料成本。這一說法夸大了氫氣的經濟性。實際上,氫氣的熱值僅為天然氣的1/3,摻氫比例較低時,節省的燃料成本通常在8%-12%之間,而摻氫比例較高時,反而可能增加天然氣的使用量,導致成本上升。因此,氫氣的經濟性取決于摻氫比例、氫氣價格以及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在當前條件下,氫氣摻氫仍面臨成本高企、技術挑戰和安全風險等問題,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現場制氫是一種非常簡單便捷的能源供應方式,通過設備將甲醇裂解為氫氣和二氧化碳,實現一端連接甲醇儲罐,另一端連接終端設備,即可源源不斷地產生氫氣,可直接燃燒或混合天然燃氣使用,省去了儲存和運輸環節,大幅降低用戶的用氣成本,實現節能減排、降碳增效,一舉多得。
該技術的優勢在于其即制即用的特點,無需大量儲存和運輸氫氣,從而降低了用氫成本。此外,甲醇作為液體燃料,便于儲存和運輸,適合中小規模制氫需求,尤其適用于加氫站、化工園區等場景。
從環保角度來看,甲醇裂解制氫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友好,有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時,甲醇本身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既可以由化石能源制取,也可以通過生物質轉化獲得,進一步提升了其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