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產生的原因
1,父母或者老師不切實際的要求: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或者老師的不公正。
2,要求過低或放縱: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后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自我效能感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3,嚴重的家庭問題: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于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4,孩子的自身問題:孩子心理發育不成熟,孩子雖然智力水平屬于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所以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
5,學校中的問題:學習負擔過重,學校生活過于緊張,學校的紀律過嚴而刻板,孩子在學校中常常受屈辱。
6,老師陳舊的教學理念,落后的教育手段,冗長的授課等都會造成學生厭煩倦怠情緒,長久積壓形成厭學心理。
7,惡劣的學習環境:父母不愛學習、學習條件太差,學校和社會風氣不好。
8,人格發展不完善是厭學誘因
常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原因一般分三個方面:
一是我們現在的孩子承受力越來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長和社會對其期望值卻越來越高。孩子情愿躲到家這個蛋殼里,也不愿去學校。
二是我們的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績看齊,缺少一個全面衡量孩子的標準。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沒有正確、及時地引導教育,對孩子的生活能力、責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極度缺乏。只有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我們才覺得有問題了。
三是還有很多孩子因為迷上網絡游戲而厭學。因為孩子的生活相對單調乏味,沒有快樂體驗,所以才專注于此。
針對師生關系緊張這一原因,作為老師應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一旦發現學生家庭壓力過大,應及時跟學生家長溝通,做好學生的家庭工作,適當給學生減壓。
據調查發現,有90%的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和培養,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養,還有對學習的愛好。一些孩子里,有很多小學時很,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就慢慢變得厭惡學習,變得任性、自私。這樣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碩士、博士,但是根本上不考慮別人、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陷終會嚴重影響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幾起博士生自殺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學校動輒給學生排名次,對學生不良的懲罰措施等都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除了應該改革的應試教育方式,老師也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同時要多留心學生心理及行為的發展。
茂名春雨特殊少年學校是一家特殊少年轉化教育和廣東省義務教育課程相結合學校。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少年心理教育、行為教育、思想教育、性格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正規教育學校。經過多年的心理研究和教育實踐創立了一系列全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課程,將多學科的教育方式融匯其中,注重改善家庭親子關系,樹立學生學習信心,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的生活心態,規范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及綜合能力。具體是做好不良行為習慣的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行為矯正,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培養其學會自理自立,為人處事、知法守法、責任當擔和感恩奉獻。小學初中沒有完成學業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廣東省義務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