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金箔,也稱貼金,是我國民間的一項傳統工藝,即在器件表面貼上金箔,可以起到裝飾的效果。我國考古學家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些用薄金片貼飾的青銅器,因而證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貼金箔這種民間工藝。
貼金箔標準工藝流程
1、現代實木家具的貼金用是砂紙拋磨用木,木膠,膠合板制成的框以清除所有薄木條或泥填充所有孔或缺陷。
2、準備好灰泥膠并用一把刷子將其涂到框上。幾個小時后,待灰泥表面砂紙再次拋磨并用彩色清漆涂蓋。層清漆的顏色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效果用于貼較亮的金箔,土色用于古典效果,白色和灰色用于銀箔。
3、在后續階段中涂在產品上作于底子的清漆層可以替代灰泥層。催化的0%催化劑和10-20%的聚氨脂稀釋的稀釋劑,可以用噴槍來噴涂。根據效果,它可以是不同的顏色。
涂層工藝結束后,讓木器干燥約兩個小時。當準備工序完成后,應拋光灰泥或清漆的任何瑕疵或灰泥滴液。
4、木器已準備好上膠,我們使用的是白色水溶性貼金膠水。用一吧刷子涂在要貼金的部分。注意不要有滴液。膠在涂后的粘性可保持半個小時到十二小時,貼金在一個小時以后進行。
5、為了不失去粘性,不要在多灰塵的環境里工作。并保護好已處理好的表面。膠一干,就開始貼金。根據要覆蓋的面積,將金箔輕輕拿起,小心地將它放在框上并用一個確保金箔的覆蓋面要比框表面稍大。角,曲線,扭曲和其它部分用后續附加金箔。多余的原料應用一塊較軟的羊毛刷擦除。這樣也可以將金箔適當地固定到木器上。
如今,現代貼金箔方法又有推新,不管怎樣,只要掌握了以上的貼金箔操作流程就能夠貼出一個的器物來。
貼金箔圖片。 宏鼎金箔帶您了解金箔的制作工藝打金開子:將包有金捻子的烏金紙包放置打箔機上旋轉捶打,貼金箔廠家,使已薄如紙樣的金捻子打得更薄更開。裝開子:已在10公分見方的烏金紙包內被打開的金捻子叫“金開子”,需要繼續捶打成箔,將“金開子”小心翼翼地用鵝毛趁口風挑起放入20公分見方的烏金紙包內(俗稱家生),此道工序叫裝開子。切金箔:將金箔用竹刀切割成規則的形狀稱為切箔。包裝木雕的髹漆與貼金髹漆與貼金的操作程序大致......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銅佛像金光閃閃的,特別漂亮,俗話說佛要金裝,我們一般見到的銅佛像都是表面進行貼金的,也稱為貼金佛像,都是在銅佛像的表面貼金箔。就是貼金箔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步驟的,如果制作工藝不到位,步驟不對,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1、要把裝飾金箔工藝墻紙的表面處理平滑,不可有灰塵等污垢。
2、先在佛像表面上一層黃底色,然后在表面上一層桐油,稍微晾干后就可以貼金箔。
3、水溶膠水加水10%稀釋下,然后用刷子沾膠水刷佛像
4、晾干時候的火候很重要,要適當。太干了金箔貼不上,太粘了金箔變形貼不平整。
5、把金箔輕輕貼到佛像表面后,用毛筆一點一點壓實,讓金箔完全伏貼在沒有完全干的桐油上,當佛像的表面全部貼滿后就基本完成了。
6、上面的工作都完成了在弄一層油.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亮光、半啞光、啞光的。
我們在對佛像貼金的時候需要注意很多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需要在貼以前把銅佛像打掃干凈,然后在貼金,注意使用的膠水的比例。做好每一個細節才可以制作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