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符合能源產業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上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能源將近76%由煤炭供給,這種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負面影響。
目前,隨著市場經濟體系和新能源市場的建立,我國的新能源產業逐步實現了市場化和規模化,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國積極支持風電事業的發展,促進風電設備的國產化和規模化,提出了“乘風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等措施;隨著“西電東送”戰略的提出,西部地區的水力資源也逐步得以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世界,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大的國家,也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重要生產國[1-2]。
內蒙古地處內陸,平均海拔約1000米。年日照小時數: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嫩江右岸平原為2400-300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55%-65%,其余各地為3000-340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65%-78%。年輻射總量:呼倫貝爾盟、興安盟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哲盟、昭盟、錫盟為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其余盟市為140-160千卡/平方厘米,僅次于西藏和西北各省區。直接輻射為55%-70%,散射輻射占30-45%。內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條件,使得全自治區大部分地區處于全國太陽能資源的豐富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