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的結果。其心理機制的過程是:,是教育的內容及相關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并理解教育的內容(信息),并將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觀點和態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和態度觀念加以比較;后,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度反應。c
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于持批判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于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需要得到他人認同與他人尊重的時期。當孩子對你的意愿表現出逆反時,家長不要急著去進行鎮壓,而要想一想,他們為什么會反抗。同時你可以向他表示:“我尊重你的看法”,或“你盡量舉例說明”,這樣你就贏了一大半,你千萬不要說:“你所說的是兩碼子事,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或者“你的觀點微不足道,這是不對的”。
千萬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意見!不要過度表現出對事情了若指掌或經驗老道的樣子,對孩子的反對意見,表現出不在乎或不重視,這會激怒孩子。應該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將內心的感覺表達出來,然后給予完全的重視和關心。讓別人覺得他的反對意見是很特的見解,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確與眾不同。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不要過份的指責與強調,應該委婉的提出。如果你毫不留情地揪出他們的錯誤,就等于激起他們反對你。事實上,所有的人際關系中都如此。奇怪的是,絕大多數人卻都喜歡這么做。他們總是喜歡糾正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對于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去吹毛求疵,潑孩子冷水,通過這些來證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與價值,希望讓孩子繼續依賴自己,卻不明白,越這樣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強。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不見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弱點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擁有標準化運動場地、多媒體教室、學生公寓、辦公室、食堂、農業實踐基地等,是集輔導、感恩教育、文化知識學習、行為規范、體驗式教育于一體的培訓機構,既達到矯正不良習慣(早戀,叛逆,厭學等)、補充文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品格,區別于其他臨時租用掛靠的培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