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涂鴉在中國慢慢的開始被人們所熟知。大大小小的涂鴉作品在每個城市都有出現,大城市更為明顯。社會上的一些企業商家投資商也都看中了涂鴉這一文化的潛在價值。
當今社會在很多領域都能看到涂鴉的身影:
1. 夜店,酒吧,籃球場,餐廳,大型演出,舞蹈室等各種場所!
2. 服飾,標志,海報,玩具,電子產品,體育用品都陸續出現了以涂鴉文化風格的相關產品!
3. 在平面視覺設計上更是產生了的影響
雖然我們國家還沒有形成涂鴉之風,但是只要我們稍加觀察,就不難發現身邊無論是,小型派對活動,甚至大型戶外廣告都不無涂鴉文化的蹤影。
“涂鴉”,早出自唐朝詩人盧仝的《示添丁》一詩:“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后來中國文人則以“涂鴉”比喻書畫或文字稚劣,以示自謙。
維基百科對涂鴉的解釋是,在公共、私有設施或墻壁上的人為和有意圖的標記。涂鴉可以是圖畫,也可以是文字。未經設施擁有者許可的涂鴉一般屬違法或犯罪行為。
涂鴉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的洞穴壁畫,在后來的不同歷史時期,各種隨手涂抹在特定建筑或物品上的文字、圖畫、符號等,以及現代旅游景區隨處可見的“到此一游”,都被認為是涂鴉。
但事實上,作為街頭藝術的涂鴉,早產生于美國,上世紀60年代,住在美國華盛頓的一個送貨小子德米特里,隨處涂寫自己的綽號“Taki183”,這個舉動不僅使其登上了1971年的《紐約時報》,也使涂鴉(GRAFFITTI),這個來自希臘文“書寫”與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語成了一個藝術名詞,街頭涂鴉就此開始。
隨著HIP-HOP熱潮的涌入,作為街頭文化的一部分,涂鴉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里。那時候的涂鴉,是令城市管理者頭疼的“小廣告”,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涂鴉也逐漸藝術化和商業化,它不僅見證著中國城市的變遷,也在成為城市建筑中一道新風景。
中國的涂鴉有很濃厚的美式風格,形式多為一些變化字體的英文和美式的卡通。一些涂鴉創作者呼吁,中國涂鴉需要有中國人自己的風格。他們認為,涂鴉本身是一種群眾藝術,需要有一定的生活感。朋克精神和放任不羈的激情,被他們一再強調。
北京的798藝術區,曾經是涂鴉愛好者的天堂。798墻頭的涂鴉秉承了涂鴉藝術的原始風貌,“廁所文學”的味道比較濃郁,讓人對高雅與低俗的關系產生新的理解。
上海的莫干山路200米的沿街墻壁上,布滿了各色涂鴉作品。這些充滿靈性、風格迥異的涂鴉作品展示著創作者的才華和理念,同時也為上海平添了幾許國際大都市的特韻味。
廣州的越秀南路,曾經是涂鴉作者的舞臺。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用來作為畫布的墻面,不斷被拆除。即使是開放的前言地區,當地涂鴉創作群體也不過數十人。
另外,武漢、西安、成都等地,街頭涂鴉文化均有一定程度發展,出現大批的涂鴉愛好者和的涂鴉高手。
涂鴉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街頭涂鴉文化已經散布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在紐約、柏林、倫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并慢慢被人們接受,而且逐漸成為一種藝術。
北京之墻,北京涂鴉墻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人民大學南路,長730米,平均高2.5米。作為涂鴉墻的歷史由來已久,幾乎都是學生們的作品。2005年11月,隨著2008年奧運腳步的臨近,在距離開幕1000天之際,由近400名志愿者參與,在此創作了“奧運向我們走來”主題,由此被命名為“北京之墻”,也由此成為目前國內長的一段涂鴉藝術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