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點火
查閱運行和(或)交接班記錄。
巡視、檢查鍋爐內、外部。
檢查主要安全附件。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要嚴密、可靠、靈敏。
檢查水處理設備。
檢查給水設備和汽水系統管道。各閥門按啟動的要求調整。
檢查供油設備。上述檢查工作合格之后,即可啟動鍋爐。
如果水位迅速上升,并有輕微波動,表明水位正常;如果水位上升很緩慢,表明水位表有堵塞現象,應重新沖洗和檢查。
當壓力升到2公斤力(厘米2)表壓時,沖洗壓力表存水彎管。
當壓力升到3公斤力(厘米2)表壓時,檢查受壓部件各連接處有無滲漏現象,對松動過的螺絲再擰緊一次。為了防止螺絲擰斷,用力不宜過猛并不允許加長手柄方法緊固螺絲。
當壓力升到4公斤力(厘米2)表壓時,進行一次排污,以均衡各部分爐水溫度。排污前水至高水位,排污時注意觀察排污管道周圍情況,并隨時觀察水位,排污后關嚴排污閥,并檢查有無漏水現象。
當壓力升到工作壓力2/3時,進行暖管(暖管的目的:使蒸汽管道、閥門、法蘭等都受到均勻緩慢的加熱并放去管內的凝結水,以防止管道內產生水擊而發生滲漏等。暖管時間約半小時左右)操作:
(3)、在鍋筒和下集箱底部的排污管上串聯安裝二只排污閥,靠近鍋爐和集箱的一只為慢開閥,另一只為快開閥,排污時應先開啟慢開閥,后微開快開閥,預熱管道后再全開。為使排污效果更佳,可開關快開閥數次。排污結束后,先關閉快開閥,再關閉慢開閥,后再開一下快開閥將兩閥門之間的存水放凈。排污注意事項:①排污前先將爐水調至正常水位,排污時要嚴格監視水位,防止因排污造成的鍋爐缺水。排污后間隔一段時間,用手摸排污閥后的排污管道來檢驗排污閥是否泄漏,如感覺熱,表明排污閥泄漏,應查明原因后加以消除。②本著“勤排、少排、均勻排”的原則,每班至少排污一次,對所有的排污管須輪流進行排污,防止爐水品質惡化和排污管堵塞,甚至引起水循環破壞和爆管事故。③排污要在低負荷、正常工作壓力時進行。此時鍋水沸騰緩和,渣污易沉淀,排污效果好。④排污操作應開關重復數次,依靠反沖擊力使渣垢攪拌起,然后集中排出,這樣排污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