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紅的裝飾工藝遠遠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紅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在胎上刻劃紋飾后再在紋飾外填紅,形成紅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劃的紋飾上填紅,形成白地紅花。至于線描紋飾的釉里紅,是后期作品,時間大約在元末。這些線描紋飾的釉里紅,技法也很單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簡單點染的方法。
釉里紅瓷是釉下彩繪瓷中的一種,釉里紅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后在高溫中一次燒成。釉里紅的燒制難度,窯溫溫度誤差大于兩位數可能就成敗筆,基本釉里紅瓷是在還原氣氛中制成,那什么是還原氣氛呢?簡單來說,釉里紅瓷器是在窯爐經燒而成,釉里紅屬釉下彩,要經燒1200℃-1400℃而成,在高溫燒制期間,窯爐得關著窯門,悶著火燒就叫還原氣氛。如果窯內溫度過低則色澤變黑,溫度過高顏色就飛了,所以溫度的控制需要在豐富的窯工掌握完燒。還原氣氛燒的瓷器會更加細膩。
元代釉里紅的裝飾是甩上去的,我們從瓷器中可以看出來,它的紋飾圖案不如青花描寫的細致入神,因為它是一種無意識的裝飾,不是有意識的,這是呈現釉里紅的一個手段。相比青花瓷來說,釉里紅燒制難度大,廢品率,所以釉里紅的價值是青花的十倍左右,所謂是物以稀為貴,何況這是釉里紅瓷呢!如今傳世的元代釉里紅瓷少之又少,在拍賣市場一直是居高不下,只漲不跌的珍世品,在如此關注下,仿制者更不會錯過如此大的獲利商機,如今釉里紅瓷的仿制也一直出入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