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渣機結構組成
扒渣機主要是由扒渣工作裝置(扒臂)、刮板輸送機組成。
其中扒臂是由水平擺動座、動臂、斗桿、四桿機構以及扒斗5個部分串聯而成,是扒渣機中關鍵的工作部件。其作業效率決定了扒渣機的整機工作性能。對扒臂進行動力學分析和建模是完成扒臂結構設計和實現扒臂運動控制所必需的。
扒臂是由多個轉動關節串聯而成。是由多個剛體組成的動力學系統.具有非線性以及多輸入、多輸出的特點。各個部件之間存在著復雜的耦合關系。
為了使扒臂完成預期的作業路徑。每個關節提供一定規律的驅動力矩。通過建立扒臂機械手的動力學模型.并對機械手動力學模型進行分析與評價。為得出合理的結構尺寸以及恰當的驅動油缸參數提供數據基礎。
扒渣機每小時裝運礦石土料有80立方、100立方、120立方、150立方、180立方、200立方、220立方、260立方、312立方、330立方等普通型和大坡度型的;齒輪泵和高壓泵的;電和油電兩用的;防爆型的;輪胎式的,軌道式的,履帶式的機型。
隨著現代機械化的不斷發展,扒渣機的質量和功能日趨完善,出現了眾多作用不同的機型,但是總的來說,扒渣機的作用主要是在巷道作業和礦井作業中,用來裝載輸出礦中的物料,大范圍使用在鉛鋅礦、鐵礦等礦中,對于水電施工隧道工作等該機器同樣適用,是一種新型的礦石裝載設備。
扒渣機的操作靈活,能夠廣泛使用在面積狹窄的作業區,另外,機器的驅動分為機械驅動和液壓馬達驅動,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時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