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產生廢乳化液的行業主要有機械加工行業、電子行業、表面處理行業等,主要污染特征為高有機物。
目前,廢乳化液處理處置技術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具體工藝有隔油法、吸附法、氣浮法、化學絮凝法、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膜處理法、生物處理法、超臨界氧化法、蒸發法、焚燒法等等。
隔油法是利用廢乳化液中的油密度與水的差異,通過物理的方法使油水分離。鑒于廢乳化液中的油是以乳化油形式存在,往往需要配套破乳工序,破壞乳化油的穩定狀態,強化油水分離效果。
化學氧化法是向廢乳化液中投加氧化劑,將廢液中的有機物氧化,從而去除污染物。化學氧化法根據氧化條件的不同分為常規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
化學氧化法由于氧化劑成本較高,適用于中低濃度廢乳化液或者高濃度廢乳化液中不完全氧化需求。
電化學氧化法是在電解槽中放入廢乳化液,通過直流電,在陽極上奪取電子使有機物氧化或是先使金屬氧化為金屬離子,然后金屬離子再使有機物氧化的方法。電化學氧化法通常會加入一些物質,提高電流效率。
整體來說,電化學氧化法投資和運行費用比較高。
在預處理階段其沿用的是酸化除油后再加普通的破乳劑,但
COD去除率低以至終出水渾濁不清,出水COD也在500mg/L左右,無法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COD 100mg/L以下)而且處理成本偏高。
金屬及其合金材料在加工成各種機械零部件過程中都需要使用各種潤滑劑。無屑成型過程使用的潤滑劑叫金屬成型潤滑劑,有屑成型過程使用的潤滑劑稱為切削潤滑劑。金屬加工潤滑劑分為油基型和水基型2大類。油基型潤滑劑是以礦物油、動植物油或 2者的混合物為主加入各種添加劑形成的。水基型潤滑劑包括可溶性油、半合成液和合成液 3種。可溶性油 (又稱乳化液)是由礦物油 (或植物油)、水、乳化劑、添加劑組成的乳狀液。其廢液處理比較困難,常造成許多問題。本文提及的乳化液實際指的就是可溶性油 (乳化液、半合成液和合成液)。產廢的主要行業是機加工行業,涉及的行業包括機電、機加、泵業、汽車加工、冶金、鍛造、和鑄造。
金屬加工過程中使用的乳狀液形成的潤滑劑(可溶性油)主要成分包括油、乳化劑和添加劑。切削液以水為主體,但產生的廢液中含有廢皂液、乳化油/水、烴/水混合物、乳化液(膏)、切削劑、冷卻劑、潤滑劑、拔絲劑等有害物,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細菌作用會發生腐敗,所以它的毒性和污染性大大增加。不同潤滑劑乳狀液情況差異很大,一般屬于含有機物和油多、COD值和 BOD值均大的廢水而且廢水中含有金屬屑、砂粒等多種污垢,會嚴重污染水源。因此,切削廢液貯存與處置不當,將嚴重威脅市民的身體健康,影響城市形 ?象和環境。
冷軋乳化液廢水處理
在軋鋼生產過程中,為消除冷軋產生的熱變形,需用乳化液進行冷卻和潤滑,由此產生冷軋乳化液廢水。公司采用陶瓷超濾膜+MBR集成技術處理冷軋乳化液廢水已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