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橡膠篩網的優點:
1、使用壽命長、耐磨:耐磨橡膠篩網由于有橡膠的特性,所以使用壽命較長,承載能力大,其使用壽命與普通金屬篩網相比增加了2~3倍左右,由于耐磨橡膠篩網使用鋼絲繩、鋼板等為骨架材料,能夠在使用過程中高強度地吸收金礦石所帶來的沖擊力,因而耐磨橡膠篩網具有很高的拉伸強度,承載能力能夠達到金屬篩網的2.5倍以上;
2、使用成本低:耐磨橡膠篩網的重量輕、能夠減輕篩機的負荷,節約電耗,其安裝簡捷,且制造成本較低,維修更換更加方便,耐磨橡膠篩網由于出色的耐磨性能使維修工作量大幅下降,降低了維修量和由于停產維修造成的損失,且維修量大幅下降,維修和更換的次數減少,這樣企業的使用成本較金屬篩網降低不少;
3、篩分:耐磨橡膠篩網的篩面內擁有自潔性能,可以讓礦石不堵孔,所以篩分,由于原生橡膠的彈性體及自身良好的弛張性能,可以在動態的情況下有效地避免堵孔現象的發生,耐磨橡膠篩網能夠在0. 1mm~ 170mm范圍內進行各種物料的篩分,無論干篩還是濕篩都毫不影響篩分效率;
4、適用范圍廣,可匹配度高:耐磨橡膠篩網的適用范圍廣,能夠適用于任何型號的振動篩機并可量機制作,這樣企業在原有的振動篩機上可更換耐磨橡膠篩網來使用;
5、篩分精度高:耐磨橡膠篩網的生產工藝采用模具澆注成型工藝,制作工藝特別,孔徑設計合理并且非常準確,所以尺寸的顆粒不會堵塞篩孔,這樣篩網篩下物料的粒度能夠很好地符合企業的要求;
6、工作噪音低:耐磨橡膠篩網在工作時,符合規格的環境噪聲標準,根據實際測定,同樣的篩機使用耐磨橡膠篩網可比金屬篩網降低噪音5~20分貝,且粉塵飛揚的情況大大減少,從而使企業擁有一個安靜的生產現場。
原材料準備:
1.橡膠篩板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膠為基本材料,而生膠就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橡膠樹上通過人工割開樹皮收集而來。
2多種配合劑:是為了改善橡膠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輔助材料。
3.纖維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種人造纖維、合成纖維和金屬材料〔鋼絲、銅絲是作為橡膠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強機械強度、限制制品變型。
在原材料準備過程中,配料按照配方稱量準確。為了使生膠和配合劑能相互均勻混合,需要對材料進行加工:
生膠要在60--70℃烘房內烘軟后,再切膠、破膠成小塊;
配合劑有:塊狀的,如石蠟、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狀的若含有機械雜質或粗粒時需要篩選除去;
液態的,如〔松焦油、古馬隆需要加熱、熔化、蒸發水分、過濾雜質;
配合劑要進行干燥,不然容易結塊、混煉時若不能分散均勻,硫化時產生氣泡,會影響產品質量;
橡膠篩網原材料的塑煉
生膠富有彈性,缺乏加工時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對生膠進行塑煉;這樣,在混煉時配合劑就容易均勻分散在生膠中;同時,在壓延、成型過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膠料的滲透性〔滲入纖維織品內和成型流動性。
將生膠的長鏈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過程叫做塑煉。
生膠塑煉的方法有機械塑煉和熱塑煉兩種。機械塑煉是在不太高的溫度下,通過塑煉機的機械擠壓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長鏈橡膠分子降解變短,由高彈性狀態轉變為可塑狀態。熱塑煉是向生膠中通入灼熱的壓縮空氣,在熱和氧的作用下,使長鏈分子降解變短,從而獲得可塑性。
橡膠篩網加工指以天然及合成橡膠為原料,生產各樣橡膠篩網的過程。
橡膠篩網基本特征:
1.橡膠篩網制品成型時,經過大壓力壓制,其因彈性體所俱備以內聚力沒法消除,在成型離模時,常常產生極不穩固的縮短(橡膠的縮短率,因膠種不同而有差別),必要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緩和穩固。所以,當一橡膠篩網設計之初,無論配方或模具,都需慎重計算配合,若否,則簡單產生篩網尺寸不穩固,造成篩網質量低沉。
2.橡膠屬熱溶熱固性之彈性體,塑料則屬于熱溶冷固性。橡膠因硫化物種類主體不同,其成型固化的溫度范圍,亦有相當的差距,甚至可因天氣改變,室內溫濕度所影響。所以橡膠篩網的生產條件,需隨時做適量的調整,若無,則可能產生篩網質量的差別。
橡膠篩網在加工時,橡膠為何要塑煉
橡膠塑煉目的在于使橡膠在機械、熱、化學等作用下切短大分子鏈,使橡膠臨時失掉其彈性而使可塑性增大,以知足制造過程中的工藝要求。如:
使配合劑易于混入,便于壓延壓出,模壓花紋清楚,形狀穩固,增添壓型、注壓膠料的流動性,使膠料易于滲透纖維,并能提升膠料溶介性及粘著性。自然一些低粘度、恒粘度橡膠有時也不必定塑煉,國產標準顆粒膠,標準馬來西亞橡膠(SMR)。
橡膠篩網在生產上,容易出現的問題:脫膠 及解決方案
橡膠-金屬粘接不良
橡膠與金屬的粘結是橡膠減震產品一個重要環節,橡膠與金屬的粘結原理,普遍認為在低模量的橡膠與高模量的金屬之間,膠粘劑成為模量梯度,以減少粘結件受力時的應力集中。常用雙涂型膠漿的底涂或單涂型膠粘劑與金屬表面之間主要通過吸附作用實現粘結。底涂型和面涂型膠粘劑之間,以及膠粘劑與橡膠之間通過相互擴散作用和共交聯作用而實現粘結。
橡膠-金屬粘接不良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1 膠漿選用不對。解決方法:參考具體使用手冊,選擇合適的膠粘劑
2金屬表面處理失敗,以致底涂的物理吸附不能很好的實現。解決方法;粗化金屬表面,金屬粘結表面一定的粗糙度。常用的處理方法,顯微鏡觀察表面粗糙度從大到小依次是噴砂、拋丸>磷化>鍍鋅.金屬表面不能有銹蝕,不能粘到油污、灰塵、雜質等
3膠漿涂刷工藝穩定性差,膠漿太稀、漏涂、少涂、殘留溶劑等。解決方法;注意操作,防止膠漿漏涂、少涂。
涂好膠漿的金屬件應注意充分干燥,讓溶劑充分揮發,防止殘留溶劑隨硫化時揮發,導致粘結失敗。要一定的涂膠厚度,特別是面涂膠漿。這樣一方面可以有充足物質使相互擴散和共交聯作用充分進行;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一定的模量梯度層
4配方不合理,膠料硫化速度與膠漿硫化速度不一致。解決方法;改進配方以有充足的焦燒時間。模具、配方改進,膠料以快的速度到達粘結部位。盡量采用普通、半有效硫化體系,提高硫黃用量,以實現多硫交聯鍵。改進硫化條件(溫度、時間和壓力)。減少易噴霜物和增塑劑的使用,防止其遷移到橡膠表面,從而影響粘結。膠料停放時間太長,改用新鮮的膠料
5壓力不足。解決方法;增大硫化壓力。注意溢料口、抽真空槽的位置、尺寸,防止局部與大氣過多溝通以至壓力不足。模具配合緊密,防止局部壓力損失過大
6膠漿有效成分揮發或固化。解決方法;硫化前需預烘的金屬件,應注意預烘的時間和溫度控制,過度預烘會導致反應性物質揮發和膠漿的焦燒(或固化)。操作時注意防止金屬件在模具內停留時間過長
7有已硫化的膠皮、膠屑等異物混入混煉膠,隨橡膠一起硫化,由小面積脫膠,引起制品大面積剝離。解決方法; 加強物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