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水源水位變幅較大,為了防止高水位時水從泵房四周和底部滲入,將泵房四周墻壁和泵房底板以及機組基礎用鋼筋混凝土澆筑成不透水的整體,形成干燥的地下室,這種泵房稱為干室型泵房。干室型泵房的結構特點是有地上和地下兩層結構,地上結構和分基型泵房基本相同,地下結構為不允許進水的干室,主機組安裝在于室內,其基礎與干室底板用鋼筋混凝土澆筑成整體。為了避免水進入泵房,地下二于二室擋水墻的頂部高程應進水側高水位,底板高程按低水位和水泵吸水性能確定。另外,和分基型泵房相比,其結構復雜,工程量較大,泵房的通風、采光條件也較差。
濕室型泵房的特點是泵房下部有與前池相通的濕室(即進水室),故稱濕室型泵房。該泵房一般分為兩層,下層為進水層,稱為進水室,水泵葉輪淹沒于水面以下直接從進水室吸水;上層安裝電動機和配電設備,稱電機層。有時采用封閉的有壓進水室,則泵房分為三層,下層為進水室,中層為水泵層,上層為電機層。
開泵操作:
①開啟吸水管路上閥門,關閉排水閥,開啟真空泵吸氣閥及排氣閥,開啟真空泵,直到真空泵噴出水不含白色。
②按電器操作規程,合上相應電動機控制開關。
③待水泵轉速穩定后,打開通壓力表上的閥門,這時壓力表讀數應逐漸增加。如壓力表讀數不上升,則水泵工作不正常,應關閉電動機重新進行檢查和引水。
④當壓力表讀數增加到0.4MPa,即可慢慢開啟排水閥門,此時壓力表讀數應下降,真空表讀數應增加,如果不符,應及時查明原因。
⑤關閉真空泵,
⑥注意水位標尺,調節排水閥門,使井內水位保持正常。
分基型泵房就是將箱式泵房的基礎分開建造,能夠有利于安裝中、小型臥室離心泵和混流泵機組的的運行,適用于泵房處的地質條件較好的位置,以及地下水位低于泵房基礎的位置。根據下方保護泵管的方式不同,分基型泵房還分為護坡式泵房、擋土墻式泵房。大家根據個人需求進行選擇即可。
泵房位置選擇
1)泵房的位置應使室內排水管路和水泵出水管路盡量簡短,并應考慮吸、出水管布置和檢修方便
2)選擇泵房位置,應考慮泵房對周圍房間的影響,例如,不得設在有特殊衛生要求的生產廠房和公共建筑內;不得設在有安靜和防振要求的房間(如病房、臥室、教室、中心控制室、精密儀器間等)的鄰近和下面。該建筑的其它房間設置水泵時,吸水管、出水管和水泵基礎應設有隔振減少噪音的裝置。
3)泵房應設在通風良好的地下室或底層,并不至凍結。機器間應干燥、光線充足。
4)生活污水和可能散發大量蒸汽或有害氣體的泵房,應設在單的房間內,并靠近集水池。
對于個住宅小區來說,泵房往往設計于地下車庫的設備用房內,與發電機房等電氣、空調機房合并在同防火分區內。且泵房應盡量靠近用水大戶或整個小區的中央位置,可以減少主干管的長度,也可以減少管網水頭損失。泵房出口應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如設在民用建筑物內的水泵房不應毗鄰居住用房或在其上層或下層,并且泵房應設置在通風良好、不結凍的房間內。泵房的大小由生活水池、消防水池以及水泵組的布置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