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糧溫,倉溫、濕度,外溫、濕度是糧情檢測系統的基本功能;糧堆水分:根據水分傳感器,測定倉內糧食水分,判斷是否出現水分聚積等異常狀況;蟲害檢測:當下較為流行的蟲害檢測方式是“負壓抽取,倉外檢測”,即用電機將倉內害蟲抽取到倉外,再分辨害蟲種類和數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做法不能稱為智能化檢測系統。此處所指蟲害檢測,是用光電傳感器、圖像處理技術、紅外線光譜法等智能化方法的檢測手段;
磷化氫和氧氣檢測:測氧氣濃度就是間接測定氮氣濃度。有效磷化氫濃度和低氧氣濃度都是殺滅儲糧害蟲的必要。在檢測系統中,此二數值能自動采集,并反饋到電腦上,供查看和數據分享。
被控設備檢測:自動檢查各傳感器是否故障。
糧情檢測功能:對以上八種數據,具備定時巡測、適時檢測功能;
智能分析功能:具備根據糧情變化規律建立相應數學模型的功能,具備自動分析、判斷糧食儲藏狀態,找出糧情異常部位和異常值的功能,具備預測糧情變化趨勢的功能;
數據儲存與檢測功能:具備糧情數據儲存、歷史數據查詢和網絡共享功能(比如此處的糧溫數據可以與谷物冷卻、機械通風共享);
數據顯示和打印功能:具備糧情數據表格與圖形等方式的顯示和打印功能;
在糧食降溫等過程中,由于過度通風、風機或通風方式選擇不合理、大氣相對濕度低于糧堆平衡相對濕度等原因,極易引起儲糧水分的損失,從而影響其加工品質。儲糧調質通風是利用通風機產生的氣壓將外界濕空氣引入糧堆,從而使儲糧水分增加,其目的為在糧食加工前適當調整其水分,以改善糧食加工工藝品質。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調質通風的參數不易控制,有時并不能達到較好的調質效果,如果調質通風操作不當,還容易發生水分過高甚至結露霉變的事故,因此通風參數與通風時機的選定是。智能通風技術由于能夠準確判斷通風時機并控制通風設備的開啟和關閉,因此對避免調質通風事故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