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幼樹定植后,到結果期,生長緩慢,頂芽萌發力強,自然分枝少,單軸延長生長,主干周圍主要是棗頭二次枝,樹冠很小。7-8年后,逐漸形成側生棗頭,樹冠擴大,棗股和棗吊也出現較多,自然形成的樹是干高,骨干枝少,骨架不牢固,樹冠形成年限長。
棗樹是多花樹種,開花多,座果少。根據不同品種觀察一般自然座果率只有0.62-1.2%,老齡棗樹更差。這除與花期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重疊進行,養分集中消耗有關外,生產上的粗放管理,也是造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座果率,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研究認為棗花座果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良好的營養條件;二是授粉受精;三是適于開花座果的環境條件,三者缺一不可。
紅棗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屬于喜溫果樹,耐旱、耐澇性較強,但開花期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否則不利授粉坐果,喜光性強,對光反應較敏感,對土壤適應性強,耐貧瘠、耐鹽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