戧脊,又叫做金剛戧脊,俗稱“岔脊”,是歇山屋面上與垂脊相交的脊。由于戧脊是沿角梁方向的脊,所以有人把廡殿垂脊也叫做戧脊,進而把凡是沿角梁方向的脊,如攢尖建筑的垂脊、重檐建筑的角脊等都說成戧脊。在其中中,又習慣把較短的叫做岔脊,如重檐建筑的角脊就被叫做岔脊。
屋脊,源自于古代建筑的古詞,也稱“屋脊條”,是指位于屋頂兩側交會處的建筑構造,是保護屋內不受風雨侵蝕的重要構件。除了保護屋內的作用外,屋脊在傳統的建筑文化中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在中國文化中,屋脊被視為“天之脊”,具有鎮壓兇災、祈求吉祥的含義。
盝頂正脊之所以被叫做正脊,是因為它處在屋頂的高處,但也有人把它叫做圍脊,這是因為它呈圍合狀,又使用合角吻,所以可說是一脊二名,由于圍脊與正脊外形相似而規格比正脊小,因此如稱之為圍脊,應使用大一樣的圍脊脊件,例如五樣圍脊要改用四樣圍脊,如稱之為正脊,則要使用大一樣的合角吻,這樣才能與垂脊相配套。只要注意了這個問題,無論叫正脊還是圍脊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