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段:采用玻璃鋼材質的格柵或濾網,攔截粒徑>10μm 的顆粒物,防止其堵塞生物濾料。對于高濃度粉塵,可增設旋風分離器或噴淋洗滌塔。
調濕段:通過高壓霧化噴嘴向氣體中噴水,將濕度提升至 50%-60%。噴嘴采用耐腐蝕的 PVC 或 316 不銹鋼材質,布置在預處理段頂部,確保霧化均勻。
溫控段:在寒冷地區,可加裝玻璃鋼材質的電加熱管或熱交換器,將進氣溫度控制在 15℃以上,避免低溫抑制微生物活性。
濾料層:作為微生物的載體,需具備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持水性好、化學穩定性強等特點。常用濾料包括:
天然材料:樹皮、木屑、椰殼纖維;
合成材料:聚氨酯海綿、陶粒;
復合材料:木屑 - 火山巖混合濾料。
濾料層厚度通常為 0.8-1.5m,具體根據惡臭濃度和停留時間確定。
承托層:位于濾料層下方,采用粒徑 5-20mm 的鵝卵石或玻璃鋼填料,作用是支撐濾料、均勻布氣和導排滲濾液,厚度一般為 10-20cm。
殼體:采用玻璃鋼整體纏繞成型,厚度 8-15mm,內壁光滑減少氣流阻力,外壁可添加色漿制成灰色或綠色,與周邊環境協調。殼體頂部設檢修孔,方便濾料更換和內部維護。
處理氣量:根據惡臭源排放量確定,需考慮 10%-20% 的余量。
停留時間:指惡臭氣體在生物濾床內的停留時間。
濾料負荷:單位體積濾料處理的惡臭物質質量。
空床氣速:氣體流經濾床的表觀流速,一般控制在 0.1-0.5m/s,過高會導致氣液接觸時間不足,過低則增加設備體積。
污水處理廠的格柵間、沉砂池、污泥脫水機房是主要惡臭源,排放的惡臭以 H?S、NH?為主。
應用方案:采用 “集氣罩 + 管道 + 除臭箱” 系統,將各構筑物產生的惡臭氣體集中收集后引入除臭箱。濾料選用木屑 - 火山巖復合濾料,停留時間 30 秒。
參數監測:每日記錄進氣濃度、溫度、濕度、濾床阻力(正常范圍 500-1000Pa),每周檢測出口惡臭濃度,確保去除率穩定。
噴淋管理:根據季節調整噴淋頻率(夏季每天 3 次,冬季每天 1 次),定期檢測噴淋水 pH 值,必要時添加酸堿調節劑。
智能化控制:集成在線監測傳感器和 PLC 控制系統,實現噴淋、風機的自動調節。例如,當 H?S 濃度突升時,自動延長噴淋時間并提高風機轉速,確保達標排放。
新型濾料研發:開發功能性復合濾料。
一體化設備:將預處理、生物濾池、尾氣凈化集成于一體,減少占地面積 30% 以上,適合小型惡臭源。
低碳設計:采用太陽能供電的風機和噴淋系統,結合雨水收集回用技術,降低運行能耗和水耗,符合 “雙碳” 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