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利用紫外線殺菌原理把醫院的殺菌消毒技術又引入了日常生活的殺菌消毒領域,這種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室內、家居、車載、冰箱殺菌器和工業用殺菌器都是利用高頻C波段紫外線在20秒至1分鐘內對各種微生物的DNA產生破壞作用,能夠殺死99%的細菌和病毒,包括: 流感、肝炎病毒、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及多種霉源體、過敏源,給人群提供安全的衣食住行環境,特別適用于餐具、個人和公共物品、玩具以及其他物品的表面快速消毒、除臭除味、清新空氣等。
紫外線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波,存在于光譜紫射線端的外側,故稱紫外線。紫外線系來自太陽輻射電磁波之一,通常按照波長把紫外線分為四類如下
是物質運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粒粒不連接的粒子流。每一粒波長253.7nm的紫外線光子具有4.9eV的能量。當紫外線照射到微生物時,便發生能量的傳遞和積累,積累結果造成微生物的滅活,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當細菌、病毒吸收超過3600~65000uW/c㎡劑量時,對細菌、病毒的去氧核醣核酸(DNA)及核醣核酸(RNA)具有強大破壞力,能使細菌、病毒喪失生存力及繁殖力進而消滅細菌、病毒,達到消毒滅菌成效。紫外線一方面可使核酸突變、阻礙其復制、轉錄封鎖及蛋白質的合成;另一方面,產生自由基可引起光電離,從而導致細胞的死亡。
紫外線殺菌器殺菌原理是利用紫外線燈管輻照強度,即紫外線殺菌燈所發出之輻照強度,與被照消毒物的距離成反比。當輻照強度一定時,被照消毒物停留時間愈久,離殺菌燈管愈近,其殺菌效果愈好,反之愈差。
紫外線殺菌器優勢
1、紫外線殺菌器率殺菌:紫外線對細菌、病毒的殺菌使用一般在一至二秒即可達到99%-99.9%的殺菌率。
2、紫外線殺菌器殺菌廣譜性:紫外線殺菌的廣譜性是高的,它對幾乎所有的細菌、病毒都能率殺滅。
3、紫外線殺菌器無二次污染:紫外線殺菌不加入任何化學藥劑,因此它不會對水體和周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不改變水中任何成分。
4、紫外線殺菌器運行安全、可靠:傳統的消毒技術如采用氯化物或臭氧,其消毒劑本身就是屬于劇毒、易燃的物質。而紫外線消毒系統不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
5、紫外線殺菌器本及運行維護費用低:紫外線殺菌設備占地小,構筑物要求簡單,因此總投資較少。在運行方面成本也較低,在千噸水處理量水平,它的成本只是氯消毒的1/2。
使用須知
1、紫外線消毒器嚴禁頻繁啟動,特別是在短時間內,以確保紫外燈管壽命。
2、紫外線消毒器定期清洗:根據水質情況,紫外線燈管和石英玻璃套管需要定期清洗,用酒精棉球或紗布擦試燈管,去除石英玻璃套管上污垢并擦凈,以免影響紫外線的透過率,而影響殺菌效果。
3、更換燈管時,先將燈管電源插座拔掉,抽出燈管,再將擦凈的新燈管小心地插入殺菌器內,裝好密封圈,檢查有無漏水現象,再插上電源。注意勿以手指觸及新燈管的石英玻璃,否則會因污點影響殺菌效果。
紫外線消毒工藝工藝在具有諸多優勢的同時也有缺點,主要的缺點是沒有維持管網持續消毒的能力。目前歐洲和北美使用紫外線消毒技術存在一定的差別。在歐洲的荷蘭、奧地利和德國等地的一些水廠,飲用水經紫外線消毒后直接進入供水管網,據統計,荷蘭大部分水廠單使用紫外線消毒,且管網末梢沒有余氯。究其原因,歐洲的管網狀況較好,管網系統相對較小,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機碳較低,為了避免余氯在管網中產生消毒副產物,常單采用紫外線消毒。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些歐洲國家通常在緯度較高地區,水溫常年較低,管網中微生物再生長能力弱。而北美的飲用水相關法規規定在自來水中存在一定量的余氯,用來控制管網的二次污染問題。我國的情況與美國更相似。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可同化有機碳(AOC)低于20μg/L時紫外線后可以不加氯,AOC在50μg/L以上時需維持余氯在0.3mg/L以上。國內采用地表水源的市政供水系統由于水中有機物含量比較高,因此紫外線需要與氯和氯胺組合使用以管網水質的微生物安全性。但采用地下水的村鎮小規模供水系統則完全可能只采用紫外線消毒,特別是北方水溫較低地區,前提是設計和設備一定要合格。
紫外線殺菌器殺菌原理是利用紫外線燈管輻照強度,即紫外線殺菌燈所發出之輻照強度,與被照消毒物的距離成反比。當輻照強度一定時,被照消毒物停留時間愈久,離殺菌燈管愈近,其殺菌效果愈好,反之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