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大白菜雕塑的身后還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藝術家以白菜為題材,代表著豐收與希望,傳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幸福的期待。白菜新鮮葉子和根能夠藥用。中藥叫黃芽白菜。味兒心酸,性微寒。主要用于通利腸胃、養胃、立尿。具備利腸、安五臟、除躁熱、解酒毒、消食下氣、止咳、進食的功效。長期飲食讓人肥健,脾胃虛寒者慎用。
玻璃鋼白菜雕塑與真實的白菜極為相似,保留了白菜那典雅的外形,還細致入微地展現了每一片葉子的紋理和層次感。白菜栽培十分廣泛,因其物美,易于保存,且能與多數食材搭配,成為東亞地區的主要蔬菜之一。白菜是中國栽培面積大的蔬菜作物,2011~2015年間,中國每年栽培面積近267萬公頃,產值在600億元以上,占中國蔬菜總播種面積的15%左右。白菜可加工為泡白菜、東北酸菜、辣白菜食用,白菜生食、炒食、鹽腌、醬漬均可,外層脫落的葉可作飼料。
玻璃鋼白菜雕塑具備了觀賞的價值,更為其注入了生命的靈魂。觀者在欣賞這一作品時,仿佛能感受到春風輕拂、太陽照耀下,那片大白菜田中的生機。白菜原產中國華北,是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韓國、日本廣泛栽培的一種蔬菜作物。在中國是東北及華北冬、春季的主要蔬菜。白菜較耐寒,喜好冷涼氣候,適合在冷涼季節生長,適于栽植在保肥、保水并富含有機質的壤土與砂壤土及黑黃土。
玻璃鋼白菜雕塑在藝術上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其背后更承載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在許多地方,大白菜被視為吉祥的象征,寓意著年年有余、富貴吉祥。白菜原產中國華北,古代稱為“黃芽菜”,其栽培歷史晚于蕪菁,《詩經》中記載的“葑”是指與白菜近親的蔬菜蕪菁,直到唐代《新修本草》中提到的“牛肚菘”,才是不結球的散葉白菜亮相。明末清初白菜種植才較為普遍,清代后期,南北各地相繼出現了一些不同品種,中國形成了約800余個特色顯著的地方品種。
玻璃鋼白菜雕塑的顏色更是讓人贊嘆不已,深綠色與淡綠色的巧妙漸變,體現了雕塑師傅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將農田的厚重與自然的靈動完全融入了這件藝術作品之中。白菜,在中國民間俗稱“百姓之菜”,味道鮮美。宋代范成大的《田園雜興》“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盛贊冬日白菜之美味;蘇軾也有贊:“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劉禹錫也有詩云:“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其中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當作一種遺憾。
白菜,又稱卷心菜、小白菜、菘等,是十字花科蕓苗屬種一種植物。玻璃鋼白菜雕塑,這一藝術流派,以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暗喻,變成當代藝術作品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大白菜,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蔬菜,富有營養,代表著財富和生命。但當它以雕塑的方式展現出來時,不單單是食材展現,更是藝術家對自然、生活及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