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李小苗大部分是扦插繁殖的,可以用3-5株小苗捆綁種植,這樣就能將其培育成叢生紅葉李。小苗拼栽不用做任何修剪或者整形,直接扎堆種植即可,種植的密度不能太大,要為苗子的生長留足空間,將其培育到合適的規格,然后再修一下樹形。拼栽的紅葉李大概需要精心養護5年時間,在此期間需要多次修剪,培養樹冠。
叢生紅葉李種植密度是按照它的樹冠大小和它的枝條茂密度來計算的,叢生紅葉李的種植密度不宜過大,因為其苗子的冠幅相對桿樹形要大一些,需要給其留足生長空間,叢生紅葉李比較常見的規格有樹冠150cm、200cm、250cm、300cm、350cm的苗子等,在綠化中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樹苗。
紅葉李主要作為綠化觀賞樹種,一方面它是的彩葉樹,本身的觀賞價值就很高,紅葉李還會開花,是春季觀花喬木。其次,紅葉李的生長適應性很強,能適應各地區的環境,易于栽植,管理也簡單,也適合與其他植物搭配種植。
作為行道樹種紅葉李在栽植的時候,株間距一般要在2.5米左右,因為紅葉李的枝葉繁盛,茂密,而且枝葉繁多,間距過短就會影響生長,但是間距過長的話,中間留出的空隙太大,就會給視覺上造成空缺和斷層,不美觀,達不到行道樹的美化作用。所以在栽植紅葉李的時候要科學進行株間距的控制。
一般路邊用于綠化的紅葉李的果實好不要食用。種植在公園里的紅葉李是作為觀賞性的綠化樹,經常會被噴灑農藥,果實上也有一定的農藥殘留。同時,紅葉李果實口感不佳又酸又澀,還有些苦味,沒有什么營養價值。此外,市民在采摘過程中,極容易造成樹木的損壞,既不文明,又影響景觀。
紫葉李樹,常見于公園、路邊或山間,葉子紫紅色、花朵粉紅色,到了結果期紫紅色的果實的確十分誘人,一般8、9月份會成熟。成熟的紫葉李果實是可以吃的,一般情況下中毒倒是不會,但食品安全性還是需要注意的。考慮到紫葉李多種植于路邊和公園作為綠化和觀賞的作用,很容易受到農藥、灰塵、汽車尾氣等污染,食用的安全性很難,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吃,也不會看見市場上有售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