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操作
⒈基層清理完畢后,應先將陰陽角、伸縮縫、施工縫等部位進行處理。特別是泄水孔等不易涂刷的部位、應做加強處理,涂刷2-3遍防水底層涂料。
⒉備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基層涂料和粘接卷材的涂料要分清。涂刷底層涂料。為提高防水卷材與基層粘結性,可用底層涂料反復涂刷,并涂刷均勻,覆蓋完全,充分滲入混凝土基層,以提高粘結強度和抗剪切強度。
⒊防水涂料按照產品使用說明進行配比,按A:B=2:1的比例進行配比,每次攪拌量以現場實際用量配對。
⒋防水涂料應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約3--5分鐘,并攪拌至甲、乙兩組份的混合液體均勻為止。
⒌將攪拌均勻的防水涂料根據現場要涂刷的面積開始涂刷,基層涂刷要大于粘卷材的面積。防水涂料每次從攪拌結束至涂刷完畢遲不易超過30分鐘。
⒍底層涂料次涂刷完畢后約4—8小時左右,方可再次涂刷第二次和第三次底層涂料,次涂刷厚度為0.5mm、第二次涂刷厚度為0.5mm左右、第三次涂刷厚度為0.5mm左右、涂刷第二次涂料之前要等次涂料完全凝固后方可再次涂刷。
⒎粘結卷材時要等第二次涂料完全凝固后方可施工(防水涂料涂層可以根據工程現場實際情況、厚度要求進行多遍涂刷或噴涂,切記一次涂刷完成)。
注意事項
⒈使用前應將涂料攪拌均勻。
⒉氣溫低于0℃以下或35℃不得施工(應避免高溫施工)。
⒊貯運溫度5℃-35℃為宜。
⒋應選擇六小時無雨雪天氣施工。
⒌涂料未干燥或未鋪防水卷材前,嚴防踩踏或其他施工及車輛行駛。
⒍施工前參考產品使用說明。
屋頂是房屋上層起覆蓋作用的圍護和承重結構,其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遮風雨”。屋面根據排水坡度不同,可分為平屋面和坡屋面。一般平屋面的坡度在10%以下,常用的坡度為2~3%,坡屋面的坡度則在10%以上。我國建筑傳統上采用坡屋面,有雙面坡,四面坡等。這種屋面坡度較大,伸縮自如,排水迅速、防水效果也比較好。六十年代以來,為減輕屋面自重、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屋面預制裝配程度,普遍改為鋼筋混凝土平屋面,多采用預制圓孔屋面板和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板等。平屋面造價較低、施工方便、構造簡單,外觀簡潔,適用于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建筑平面,當前這類屋面應用為廣泛。
屋面防水設計
設計時應根據建筑物性質、工程特點、重要程度和使用功能進行防水設防。由于目前防水材料品種繁雜、性能各異,適用范圍不同且價格相差懸殊,因此要本著“因地制宜、按需選材、防排結合、剛柔并濟、整體密封”的原則進行屋面防水設計和選材。要根據當地的高和低氣溫、日溫差、屋面坡度、防水層形式(外露或非外露)以及結構大小等具體情況,選用適宜的防水材料,確定相應的施工方案。
屋面漏水是指屋頂或屋面出現漏水現象。屋面漏水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老化、損壞、不當安裝或維護等。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屋面漏水的常見原因:
1. 屋面材料老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屋面材料可能會變得老化,失去防水功能,導致漏水。
2. 屋面損壞:暴風雨、冰雹等極端天氣條件可能會導致屋面損壞,破壞屋面的完整性,造成漏水。
3. 不當安裝:如果屋面材料沒有正確安裝,如未正確固定或封閉接縫,可能會導致漏水問題。
4. 堵塞的雨水排水系統:如果屋頂的雨水排水系統被堵塞,雨水可能會積聚在屋面上,增加漏水的風險。
5. 不正確的屋面維護:缺乏定期檢查和維護屋面的工作可能導致小問題逐漸發展成為嚴重的漏水問題。
解決屋面漏水問題的方法包括定期檢查和維護屋面,及時修復任何損壞或老化的屋面材料,清理雨水排水系統以確保暢通,以及尋找的屋面修復服務。
之所以有了以上這些的防水材料與施工技術后,因而才會有從事建筑防水材料研究的,而涉及到的建筑科學就有;建筑材料學,應用化學,高分子化學,塑料工藝學等,除了這些還有輕化工機械與自動化技術多種,而在建筑工程技術的廣泛應用與研究這方面,建筑防水工程和施工技術的也有工業,民用建筑,建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