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屏面積一般在十幾平米以下,點密度較高,在非陽光直射或燈光照明環境使用,觀看距離在幾米以外,屏體不具備密封防水能力。發光點直徑較小,一般直徑為3~8mm。室外屏面積一般從幾平米到幾十甚至上百平米,點密度較稀(多為1000~4000點/m2),發光亮度在3000~5000cd/m2(朝向不同,亮度要求不同),可在陽光直射條件下使用,觀看距離在幾十米以外,屏體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雨及防雷能力。
室外屏發光的基本單元為像素,組成像素發光點中心直徑較大,如P10mm、P12mm、P16mm、P20mm、P24mm、P26mm等。半室外屏介于室外及室內兩者之間,具有較高的發光亮度,可在非陽光直射室外下使用,屏體有一定的密封,一般在屋檐下或櫥窗內。
把紅色和綠色的LED晶片或燈管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像素制作的顯示屏稱為三色或雙基色屏,把紅、綠、藍三種LED晶片或燈管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像素的顯示屏叫三基色屏或全彩屏。如果只有一種色就叫做單色或單基色屏,制作室內 LED 屏的像素尺寸一般是1.5-12 毫米,常常采用把幾種能產生不同基色的LED管芯封裝成一體,室外LED 屏的像素尺寸多為6-41.5毫米,每個像素由若干個各種單色LED組成,常見的成品稱象素筒,雙色象素筒一般由2紅1綠組成,三色象素筒用1紅1綠1藍組成。
改變電流可以變色,發光二極管方便地通過化學修飾方法,調整材料的能帶結構和帶隙,實現紅黃綠藍橙多色發光。如小電流時為紅色的LED,隨著電流的增加,可以依次變為橙色,黃色,后為綠色。
早應用半導體P-N結發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問世于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所用的材料是GaAsP,發紅光(λp=650nm),在驅動電流為20 毫安時,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幾個流明,相應的發光效率約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產生綠光(λp=555nm),黃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輕便、超薄、快速安裝設計,使您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顯示屏的安裝和拆卸工作; 支持信號線任意走向,滿足不同的箱體排列、擺放,以創造出不同效果的畫面; 配有的視頻處理器,支持AV、DP、VGA、DVI、YPBPR、HDMI、SDI等信號; 支持256級亮度調節和白平衡自定義調節,使得不同批次的顯示屏可以混著使用; 信號處理:RTF系列產品采用信號對折技術,單元模組不需級聯,大大提升了產品顯示性能。采用信號對折技術,單元模組不需級聯,大大提升了產品顯示性能;
配有全彩顯示屏,引進更為的LED進口管芯,使得屏幕成像高清、色彩均勻、耗功較小,屏體輕便、屏層較薄、廣域視角,因此其出現故障幾率小、便于維修養護。
隨著二極管制與半導體的結合其生產材質與制作工藝逐步升級,突破了原有光亮、顏色的限制,大量應用藍色二極管、發光二極管,提升了顯示光亮度。進而提升了LED顯示屏幕在室外環境中的優勢,可適應不同顯示要求,提升LED在不同環境中的有效價值。對于LED顯示屏性能的評價是綜合考量的結果,因其相關性能指標都是密切相關的,亮度、視角、分辨率等指標相互影響。當前在高密度、全彩色室內顯示屏中利用表貼LED器件提升顯示屏獲的視角、亮度性能。
高強度發光,陽光折射下,可將屏幕表面內容高清呈現在可視范圍內。灰度控制級別高。可利用1024~4096級灰度控制清晰逼真的顯示出16.7M以上的顏色,畫面立體感。 [4] (3)驅動功率大,掃描方式以靜態鎖存為主,保障高強度亮光。 [4] (4)為播放效果的佳性,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下可通自動調節功能合理控制光亮。 [4] (5)電路集成主要借助大規模進口裝置,提升運行的可靠性,有利于進行維修調試工作。 [4] (6)利用現代化數字處理技術處理視頻,對掃描主要選擇技術分布的方式,設計呈現模塊化、采用靜態恒流驅動,自動化調節光亮,進而實現畫面的高保真性、無重影幌動,提升影像畫面的清晰程度。 [4] (7)信息顯示種類豐富如圖標、視頻、文字、動畫、圖片等,并且現實形式多樣,如聯網、遠程現實等,常見色彩與工藝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