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求盈利,市場上就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粗制濫造。許多新仿的“文革”瓷,如現在文物市場上有些新仿的“樣板戲人物”、“紅衛(wèi)兵”像,從造型的塑造到色彩都不夠,特別是神態(tài)極差,沒有神韻,沒有感覺。二是內容過分。表現在一件作品上,繪制水平也較高,如此豐富熱鬧,如瓷板、彩瓷瓶、盤、壺等,內容上往往過分,如“樣板戲”圖案紋瓶,附有電腦制作的多形體文字;反映“文革”運動內容的瓷板,似一幅的“文革”瓷畫,恨不得把“文革”十年的內容全融進去,如“大批判、大字報、抓革命、促生產、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樣板戲、上山下鄉(xiāng)運動、跳忠字舞、學習毛澤東語錄”等等,應有盡有,這樣全面的“文革”內容的瓷板,在當時是無法完成的。因此,真假值得研究。將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仿制會更多,對現存遺留下來的珍貴“文革”陶瓷以更多的關注。
這里要提醒人們注意的是,由于認為“文革”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故新仿“文革”典型器物的瓷器較多,但這類現仿石灣陶器神韻、氣質、感覺都較差,從色彩、內涵上都不夠真實貼切。離開那個時代或者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再塑,無論如何其神韻、內涵都不夠真實。因此,提醒收藏家注意的是,鑒別真假“文革”瓷,要著重從作品的內涵也就是我們認為的藝術神韻的角度去衡量更準確。
文革”結束幾十年了,“文革”陶瓷的收藏越發(fā)顯得火熱,它畢竟只是十年時間,值得珍惜收藏的作品很多,作為國家博物館,應該重視對這段歷史文物的收藏,特別是名家的收藏,是十分重要的。
瓷色潔白并帶有玉的光澤,透明度較高,釉面光潔,白里泛青;瓷質堅實,瓷化完全,敲擊聲音清脆而韻長。細瓷手工彩繪,特別是粉彩,大多是書畫金石集于一體,有畫必有題字,如“五彩毛詩詞圖紋瓶”,就充分展示了畫與字的成功結合,花色品種,特別是“文革”后期,代表性的有青花繪畫有串枝蓮、纏枝牡丹、梧桐特別是經常繪制梅花,稱"“藍枝梅”。粉彩繪制的花紋凸起,表現較多的有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雪山景色,反映文化大革命形勢方面的祖國山河一片紅、工農兵形象的圖案、紅衛(wèi)兵塑像、歌頌“樣板戲”、毛紀念章、毛澤東用瓷梅花、牡丹等圖紋。
“文革”瓷與歷代瓷器也存在著較大區(qū)別,其特點是胎瓷厚且較粗糙,色澤偏同,具有時代色彩濃厚、品種造型多樣、制作工藝精良等特點。在這一時期瓷品中,福建德化的徽章和毛澤東像燒金工藝以及江西景德鎮(zhèn)的粉彩瓷,在質量上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的新高點。
正因為備受推崇,“文革”瓷的價格也是一路看漲。“文革”瓷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時期,除了大量的瓷像和像章,還有很多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盤、瓷碗、瓷杯、瓷壺、花瓶、筆筒等,其圖案多為語錄、詩詞、工農兵圖案、革命樣板戲人物形象等。由于“文革”瓷生產年限很短,對于收藏者來說,它就有了一定的收藏價值,且增值潛力較大。
究竟應該如何辨別“文革瓷”的真?zhèn)文兀恳悦珴蓶|塑像擺件為例,真品人物造型豐滿,有神韻。而仿品瓷質灰暗,相對粗糙呆板,人物造型不生動。還有一種是高仿品,拿原來的老模具制作,造型比例準確,很難看出破綻,收藏這類藏品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另外,藏家還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加以鑒別,一個是“文革瓷”無繁體字;二是“文革瓷”大多是采用貼花工藝,劃花的很少;三是“文革”時受大環(huán)境影響,創(chuàng)制人員大多當作“光榮的政治任務”,制作大都不落款,所以有落款的就得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