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傳統青銅器修復的人員呈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傳承面臨困難。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包括青銅器傳統修復、復制技術在內的傳統工藝進行科學化總結勢在必行。
當青銅器整體變形時,可以根據變形的程度及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工裝、夾具,采用支撐、頂壓、撬搬、扭等方法,進行校正。不管使用什么手法,都要看文物的應力變化及承受能力,一般根據經驗及對文物性能的了解,量力較正。青銅文物大都是鑄造而成,經歷長期腐蝕后,其延展性、彈性都有一定的降低。因此,對于變形嚴重的器物只能鋸解、組焊才能達到后整形的目的。
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5000多年青銅發(fā)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隨后的2000年中,金屬銅出現于土耳其東部和伊拉克北部的核心地區(qū)以外的地方,如敘利亞西南部的TellRamad遺址和伊朗西南部AliKosh遺址出土的銅珠等,并于距今8000年傳播到巴基斯坦中部的Mehrgarh地區(qū)。與此同時,土耳其中部發(fā)現了融化或熔煉坩堝,這標志著真正的冶銅技術的出現,但仍有爭議。
中國已發(fā)現的、古老銅制品是來自陜西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殘片,經檢測為冶煉所得,距今6500~6700年歷史。
隨著原始社會的發(fā)展,鼎由初的燒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變?yōu)橐环N禮器,成為權利與財富的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輕重,標志著權力的大小。在商周時期,中國的青銅器形成了特的造型系列: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等。青銅器上布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tài)向文明的一種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