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孩子自身軀體方面,是否存在問題?
②孩子周圍的同伴怎樣?孩子和老師的關系如何?
③父母、家長是否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和壓力?不恰當的教養方式?緊張的家庭關系、氛圍?
要想處理學生的厭學情緒問題,應了解學生厭學背后的原因。學生厭學的原因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的,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生厭學原因也不同。
從學生角度來看,心理上原因主要有兩個:動機和興趣。有些學生學習基礎差,努力之后成績仍然不能提高,引起學習缺乏信心,進而厭學。部分學生受家庭影響。有些學生家境比較殷實,生活條件比較,衣食無憂,所以缺乏一種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思想上奉行一種讀書無用論,在學習上就表現為缺乏學習動力,厭學情緒較重;有些學生因為父母關系不夠穩定或者是單親家庭,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缺乏關愛與督促,所以叛逆心理嚴重,曠課、逃學現象屢有發生。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學校和教師造成的:學生對某個教師所教的學科不感興趣,或者是不喜歡某個教師,而教師沒有及時做好心理輔導工作,進而引起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恐懼心理,無法實現正常的學習,完不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不久就被教師劃入差生的行列,于是就一直差了下去。
在目前情況下,大部分老師采用的是同步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是“一刀切”、“同步走”的模式,大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主動性和差異,引起“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情況。
而雪上加霜的是,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只強調總分,各科一擁而上,忽視了學生的單科興趣,而學生的單科興趣往往是全面發展的發動機。另外,學校的各類活動盡可能的圍繞教學質量進行,單調枯燥,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學生寧愿在校外混,也不愿跨進學校門。
另外,媒體的一些報導和宣傳的多是一些讀書時成績不好,然而仍能獲得成功的樣板,使學生覺得不學習也能成才,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