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不能只重材質
玩古玉若首重玉材,則會禁錮視野,狹隘心胸,不得其樂。
中國上下五千年,古玉形態各不同。簡言之,應該是:“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線,戰漢重型,唐宋元重題材,明清重玉質”。
文化期的古玉大多型制簡單,素面無紋,此期古玉美的是沁,幾千年大自然造化之精華盡在其中;商周古玉,線條優美,藝技天成,根根撩撥心弦;戰漢古玉張揚霸氣,匠心運,此期古玉值得玩味的是型;唐至元期間,題材千姿百態,或樂聲陣陣,或舞姿翩翩,或秋山春水,或鶴鹿同春,人文自然盡收眼底;明清古玉講求實用,題材廣泛,工藝繁縟,雖有視覺沖擊,若玉質不爽,則玩之敗興。
古玉真偽不僅僅看工
因為你眼里的“機器工”很可能就是誤導你的錯覺。可以說,誰都沒見過古人治玉用的是什么樣的工具。古人與古人在信息流通不暢的年代使用的工具未必一樣。
“漢八刀”的犀利,“雙鉤碾”的婉轉流暢一點不遜色今天的機器。良渚玉琮的鉆孔技術可以說讓現代的鉆孔工具汗顏。
你可以懷疑你的知識與經驗,但你不要去懷疑古人的能耐。什么U型是新工,V型是老工,如果以此“斷言”真假,這本身就是在“扯淡”。古玉鑒定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靠的就是“以工斷玉”。
玩玉要學會認料
如果你想玩古玉就不僅需要對和田玉的特征爛熟于心,還要知道山玉、岫玉、青海玉等地方玉種的特征。
此外,還要對蠟石、大理石、高筋玻璃等與玉相近的東西有比較熟悉的了解,否則,你玩古玉隨時都有可能“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