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強度管控
博辰氫能設備生產的氫混合氣體作為燃料,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嚴格遵循《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GB/T 32151)及地方環境監測標準。通過甲醇重整制氫工藝優化與余熱回收系統集成,單位氫氣生產環節碳排放僅為1.5-2.0kg CO?/Nm3 H?,較傳統煤制氫(4-5kg CO?/Nm3 H?)降低50%-60%。若配套碳捕集技術(CCUS),可進一步將碳排放量壓縮至0.3kg 以下,完全滿足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對低碳燃料的嚴苛要求。
綜合性能提升的隱性經濟價值
摻氫天然氣通過燃燒優化 + 安全升級 + 環保合規的多維性能提升,創造顯著隱性經濟效益:
安全事故成本降低:
氫氣的加入改善了天然氣的燃燒穩定性,降低因燃燒不充分導致的回火、爆燃風險。在城市燃氣供應場景中,可使安全事故發生率下降40%-60%,減少應急處置、設施修復等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避免因事故導致的供氣中斷對工商業用戶造成的間接損失(據測算,單次大規模供氣中斷損失可達數百萬元)。
環保合規收益:
摻氫 20% 可使 NOx 排放降低50% 以上,完全滿足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的低排放標準,避免因超標排放面臨的高 50 萬元 / 次環保罰款。以年用氣量 500 萬 Nm3 的工業用戶為例,合規運營可節省潛在罰款支出約 20 萬元 / 年,同時規避停產整改風險,保障生產連續性。
隨后,混合氣體經水冷器降溫至 40℃以下,進入氣液分離緩沖罐。在此環節,可分離出氫氣含量 65%-75%、一氧化碳含量 24%-29% 的轉化氣。
脫離緩沖罐的轉化氣需通過精密過濾器進行深度脫水處理,隨后進入變壓吸附(PSA)裝置,通過物理吸附原理實現氣體組分的分離,終獲得符合不同應用場景標準的高純度氫氣。
甲醇加水裂解反應本質上是多組分、多步驟的氣固催化反應體系。為保障產品質量與生產效能,需對反應溫度、壓力、物料配比、催化劑活性等全流程參數實施調控,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實時監測與動態校準,確保各環節工藝指標的穩定性與一致性。
博辰氫能通過全流程溫控技術、多級分離工藝與智能控制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甲醇裂解制氫過程的性、穩定性與產物純度的可控,為氫能應用場景提供可靠的氣源保障。
隨著 “雙碳” 目標上升為國家戰略,氫能作為零碳能源的關鍵價值愈發凸顯。《中央、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從頂層設計層面,將氫能全產業鏈技術創新納入 “雙碳” 行動綱領。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綠氫制取、高壓氣態 / 低溫液態儲運、燃料電池電堆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應用,支持建設一批規模化氫能產業集群。這一戰略部署,不僅打通了氫能從生產、儲運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政策堵點,更為產業協同創新、跨界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標志著我國氫能產業正式駛入 “政策驅動 + 技術突破” 的發展快車道。
零改造升級:極速適配現有能源系統
博辰摻氫設備以 “極簡集成設計”顛覆傳統改造模式,無需改動企業原有天然氣管道、鍋爐、燃燒器等設施,通過標準化接口與現有系統無縫對接 ,實現 “零停機、、低成本” 的升級。
一、即插即用的部署效率
快速對接三步法:
① 在天然氣入口端安裝摻氫混氣裝置(占地<2㎡);
② 連通制氫設備產氣接口,設定目標摻氫比例(5%-24%);
③ 智能系統自動調節氫氣流速,30 分鐘內穩定運行。
生產零中斷:
全程無需停產改造,相較傳統方案(需停機 15-30 天),可避免日均數十萬元的生產損失,尤其適合連續性生產企業(如化工、冶金行業)。
高燃點特性:構筑安全使用 “防火墻”
氫氣的高燃點特性是其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在常規環境下,氫氣燃燒需達到更高的能量閾值,這意味著它不易被輕易點燃。相較于低燃點燃料,這一特性從根源上降低了儲存、運輸及使用過程中因意外火花、靜電等因素引發燃燒的風險。無論是工業場景中的大規模制氫、用氫設備,還是民用領域的小型氫能裝置,氫氣的高燃點特性均為其安全應用提供了可靠支撐,切實提升了全場景下的使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