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水道路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城市景觀、其他配套設施、排水體制及走向等問題,而且要全面考慮暴雨強度、地形變化、匯水面積、合理的“重現期”的選擇、地面徑流系數、可能出現的凹坑和低洼地段位置、內澇風險評估、地下“儲水池”的容量和分布等等,盡量考慮得細一些,不能到發(fā)生嚴重內澇時才臨時抱佛腳。如能根據地形,合理分割匯水面積、設置必要的蓄水、調節(jié)和排除系統(tǒng),就能避免發(fā)生嚴重內澇。
透水混凝土道路能夠讓城市道路的臟,灰,水自然凈化,從根源上解決城市內澇和水體污染問題,讓排水管道不再堵塞,環(huán)保與便民一舉兩得。然而,面對如此美好的設計理念,規(guī)劃者們又會有疑問,如何既能市政道路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又能道路的透水效果。對于傳統(tǒng)的透水鋪裝材料來說,透水率高的強度不夠,強度達標的透水率又太低,有機的道路材料又影響道路使用壽命,根本無法替代原有的水泥瀝青道路,又或者達不到透水道路的建設要求,和普通道路無異。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上海譽臻走在科技,技術支持,掌握核心技術,既能道路的承載能力又能道路透水效果的透水混凝土鋪裝。彩色透水混凝土其抗壓強度,抗彎拉強度,抗凍性以及耐磨性均符合道路設計要求,并且檢測結果在同類相似產品中遙遙。透水混凝土鋪裝毫無疑問解決了海綿城市的核心難題,讓城市建設的從道路綠化帶的擴建轉移到透水道路的鋪裝上來,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讓城市與自然共同呼吸。
透水混凝土相比于普通瀝青道路具有的環(huán)境友好性和使用性,是符合當前我國科學發(fā)展要求,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思想的新型道路材料。
一個城市的人口、經濟、發(fā)展,都與水資源的承載力相關,我們應該根據水資源這塊“短板”來確定城市化的規(guī)模和城市的發(fā)展戰(zhàn)略。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以水定城”的戰(zhàn)略,這對推動城市文明的發(fā)展,特別是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會大有裨益。海綿城市的建設光有的決心還不行,得到全社會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良好的水環(huán)境,不是說僅僅靠排水公司、靠河湖管理處的治理和管理就能實現,更與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而我們都應該積極支持海綿城市的建設,保護水環(huán)境,珍惜水資源。
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連片效應,不連成片,就很難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若每一個區(qū)域,每一個小區(qū)、每一條道路,每一個公園,都按照透水混凝土道路的鋪裝來規(guī)劃和實施,積少成多,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