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維城《雁蕩圖》1.2992億元《雁蕩圖》是乾隆皇帝欽點狀元畫家錢維城的代表作,也是錢維城一生書畫創作中的長卷之一,列入《石渠寶笈》。此卷為紙本青綠設色手卷,長731.2厘米,乾隆八璽,并有嘉慶、宣統的鑒藏印。錢維城的山水畫,典雅端莊,渾厚華滋,體現出濃厚的書卷氣。
王翚《唐人詩意圖手卷》1.26億元王翚(huī)此圖,寫江南景色。起首平林清曠,坡陀相續,淺沙遠水,天遙日暮。坡岸之間,蹊徑蜿蜒,山勢漸起,村舍列列映帶于喬木茂樹之間。小道之上,人騎往來,碧溪盡頭,歸鴉翔集。晚靄生處,崗嶺遂峻,疊壑層巖,逶迤有磅礴之勢。其間喬松積翠,山寺藏幽,其下芰荷送香,平疇交遠,大江與青山,遠而不見盡頭矣。其末以落照結,故意境益見祥和。
陳栝《情韻墨花》1.137億元明·陳栝《情韻墨花》陳栝《情韻墨花》是乾隆十分喜愛的明代作品,乾隆自書詩十首,前后鈐蓋印章三十余方,可見珍愛至極。清朝皇宮收藏錄《石渠寶笈·續編》共著錄十件作品,便包括這件,足見其珍貴。陳栝為明代花鳥畫宗師陳淳之子。
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2.668億元《九州無事樂耕耘》是一幅農耕題材的作品,這種人與動物相結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鴻的創作中是極為的。1951年郭沫若在莫斯科被授予“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金質獎章”。徐悲鴻獲悉后,抱病為郭沫若繪制了這件150×250cm的宏幅巨制。作品含有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同為儒臣,卻同樣有顆為國民奔走呼號的文人俠客之心,以此砥礪,共同為建設新中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這幅作品是徐悲鴻與郭沫若兩位近現代文化名人深厚友誼的見證。該畫不僅是徐悲鴻在1949年后大的一幅作品,而且他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時政題材寓于其中,可謂其晚年代表作。作品完成后,徐悲鴻便立刻送給了郭沫若,屬國家文物。
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2.3億元這件由傅抱石于1954年根據郭沫若《屈原賦今譯》的內容,以屈原《九歌》中云中君與大司命兩位為題的創作不僅是傅抱石一生中為重要的人物畫,更在近代美術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吳冠中《獅子林》1.15億元該幅作品是吳冠中點線色彩系列中留存在民間的尺幅大作品,甚為難得。畫中假山均以線條勾出,直線、折線、曲線及弧線等等的組合,雅致大方,變幻莫測。假山形狀各異,有的玲瓏剔透,有的氣勢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陸離之狀,千奇百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