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神話產生的同一個歷史年代,大約是公元一世紀到公元世紀,在中國是西周時期。西周時期的中國人,已經廣泛將瑪瑙作為飾物,這不僅有文字記載,而且有出土實物作為證據。現在我們能看見的西周瑪瑙,主要是一些直管狀的珠子,加工已經十分精細。常被玩家掛在嘴邊的“西瑪”,指的就是西周時期的這種瑪瑙珠子。西周瑪瑙以紅色為主,歷經數千年而不腐。出土的西周瑪瑙到現在依然光彩照人,常被一些不淡定的玩家穿成手串,美滋滋地逢人就炫耀。
中國古籍中記載,瑪瑙來自西方,可見的文獻有三國曹丕的《瑪瑙賦》等。古代中國人所稱的西方,其實就是現在的印度。唐僧西天取經,去的也是印度,而不是現在地理學上的西方?,F代地理學的西方,如果以中國為坐標的話,應該直接就往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去了,差得就遠了。由此推測,古代中國的瑪瑙,開始可能是從印度傳入。在許多佛經典籍中,瑪瑙也是佛家七寶之一。這些也佐證了瑪瑙作為寶物在印度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淵源。
元朝時期也有許多魚形圓雕玉器,元朝喜歡雕琢寬體的鱖魚。
元代 玉鱖魚
周身網狀紋、撅嘴翹尾,與遼代時期的魚形狀相近(遼代也雕有許多寬體鱖魚的造型,估計這樣的紋飾應該出自一個玉器作坊之手)。
元代 玉魚形飾 江蘇無錫大浮鄉錢裕墓出土
角獸的造型兇猛,帶有羽,張口,突眼,蹲坐,姿態威武。
元代 白玉角獸 西安北郊六村堡出土
元代大的玉器是“瀆山大玉海”,不僅器形碩大,而且琢工和紋飾也相當精美。
可以說是元朝玉器雕琢的代表之作。(器高70,口徑135至182公分,大周長493,膛深55公分)
瀆山大玉海 北京團城
元代因為也是游牧民族,對飛禽走獸的描繪也是多姿多彩,那些展翅欲飛的玉雁,姿態各異,活靈活現。
元代 白玉大雁 西安南郊東何家村出土
整體的帶鉤造型昨天文章已經介紹過了,元代的玉帶鉤與唐宋形式是一樣的,但是雕工較粗,玉質也不是很好,具體區別看看昨天的文字。
元代 白玉蒼龍教子玉帶鉤 西安小寨出土
龍耳活環尊,也是元代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
器物高大,琢工精美,紋飾細膩。(高22.9公分)
元代 青玉龍紋雙耳活環樽 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