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業異常紅火的背后,中國企業是否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體系,光伏產業鏈的所有環節是否都有中國的身影呢?回答是否定的。
光伏網絡監控系統是采用的網絡服務器轉發的C/S訪問模式,這種方式避免了現場設立電站服務器,也可對多個電站同時進行管理。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需要一定時間的等待才能查看數據,并且客戶端需要不斷升級來進行功能提升。同時客戶端的設置也會較為繁瑣,在數據傳輸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光伏網絡監控管理系統的發展,不但解決了光伏電站的售后管理問題,也讓人們對于光伏發電的認識快速地進行了提高,認識到光伏發電的特點。同時對于光伏產品的創新和技術的進步有著的作用。
TAOKE的光伏監控從采集器硬件到監控系統軟件全都實現了國產化,并且在達到國外同等技術的同時,大幅降低了光伏數據采集器的硬件成本。特別是TK系列光伏數據采集器自行設計的簡易操作系統,不光是成為了光伏行業數據采集設備的,更是為整個物聯網行業了一種新的設計模式。
相信隨著國內分布式發電行業的推廣,以及光伏應用的進一步深入,如TAOKE等應用研發型企業不斷努力,必將提升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監控技術是光伏電站正常運營的關鍵技術之一。不過由于監控系統占項目初始投資比重較小,人們對這一部分市場長期缺乏重視該。參與監控系統市場的包括逆變器制造商、立監控系統提供商、項目開發商,他們共同整合管理電站運營所需要的軟硬件產品。
太陽能是由太陽內部氫原子發生氫氦聚變釋放出核能而產生的,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演變形成的一次能源。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
太陽能是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地球軌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9w/㎡。地球赤道周長為40,076千米,從而可計算出,地球獲得的能量可達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標準峰值強度為1kw/m2,地球表面某一點24h的年平均輻射強度為0.20kw/㎡,相當于有102,000TW的能量。
光伏發電監控系統,發電監管設備,可對太陽能光伏電站里的電池陣列、匯流箱、逆變器、交直流配電柜、太陽跟蹤控制系統等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控制,通過各種樣式的圖表及數據快速掌握電站的運行情況,其友好的用戶界面、強大的分析功能、完善的故障報警確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完全可靠和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