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屏發光的基本單元為像素,組成像素發光點中心直徑較大,如P10mm、P12mm、P16mm、P20mm、P24mm、P26mm等。半室外屏介于室外及室內兩者之間,具有較高的發光亮度,可在非陽光直射室外下使用,屏體有一定的密封,一般在屋檐下或櫥窗內。
無論用LED制作單色、雙色或三色屏,欲顯示圖象需要構成像素的每個LED的發光亮度都能調節,其調節的精細程度就是顯示屏的灰度等級?;叶鹊燃壴礁?,顯示的圖像就越細膩,色彩也越豐富,相應的顯示控制系統也越復雜。一般 256 級灰度的圖像,顏色過渡已十分柔和,而16級灰度的彩色圖像,顏色過渡界線十分明顯。所以,彩色LED屏當前都要求做成256級到4096級灰度的。
早應用半導體P-N結發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問世于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所用的材料是GaAsP,發紅光(λp=650nm),在驅動電流為20 毫安時,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幾個流明,相應的發光效率約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產生綠光(λp=555nm),黃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表一列出了目前白色LED的種類及其發光原理。從表中也可以看出某些種類的白色LED光源離不開四種熒光粉:即三基色稀土紅、綠、藍粉和石榴石結構的黃色粉,在未來較被看好的是三波長光,即以無機紫外光晶片加R.G.B三顏色熒光粉,用于封裝LED白光,預計三波長白光LED有商品化的機機會。但此處三基色熒光粉的粒度要求比較小,穩定性要求也高,具體應用方面還在探索之中。
配有全彩顯示屏,引進更為的LED進口管芯,使得屏幕成像高清、色彩均勻、耗功較小,屏體輕便、屏層較薄、廣域視角,因此其出現故障幾率小、便于維修養護。
隨著二極管制與半導體的結合其生產材質與制作工藝逐步升級,突破了原有光亮、顏色的限制,大量應用藍色二極管、發光二極管,提升了顯示光亮度。進而提升了LED顯示屏幕在室外環境中的優勢,可適應不同顯示要求,提升LED在不同環境中的有效價值。對于LED顯示屏性能的評價是綜合考量的結果,因其相關性能指標都是密切相關的,亮度、視角、分辨率等指標相互影響。當前在高密度、全彩色室內顯示屏中利用表貼LED器件提升顯示屏獲的視角、亮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