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大白菜雕塑讓人想起豐收的季節,代表著希望的未來,也寄托著大家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領會。仿真蔬菜雕塑的存在,讓公園更加生動,也讓每一個路過這里得人,心中都長出了對大自然的感謝和珍惜。白菜喜愛潮濕和嚴寒,屬于半冷蔬菜,不同種類白菜種類對生長環境有不同的要求,一般需要溫和的自然條件,生長發育適合溫度為10-22℃,白菜耐溫性較弱,溫度小于10℃或25℃不益于生長,適宜20-25℃的發芽溫度,苗期生長溫度要保持在22-25℃,不同生長期需水量不同,對土壤適應性廣,肥沃的土壤土更有助于白菜的生長發育。
玻璃鋼白菜雕塑是對生活的認知,及其對未來的期待和祝福。它教會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在簡單事情中賞析深層,但這種美和深層是我們生活的真正意義。白菜葉的營養成分更高,葉子中的蛋白質,Vc、可溶性糖成份均葉莖。表面葉子營養成分較高,指標、礦物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綜合性能較好,但農藥殘余風險很大 。
玻璃鋼白菜雕塑的顏色更是讓人贊嘆不已,深綠色與淡綠色的巧妙漸變,體現了雕塑師傅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將農田的厚重與自然的靈動完全融入了這件藝術作品之中。白菜,在中國民間俗稱“百姓之菜”,味道鮮美。宋代范成大的《田園雜興》“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盛贊冬日白菜之美味;蘇軾也有贊:“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劉禹錫也有詩云:“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其中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當作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