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幾個世紀的開采,和田已不堪重負,今日的和田已不是當年春秋兩季下河摸玉的景象,現代化的挖掘機,的篩選設備,基本上不會放過即使黃豆大小的一粒子料。即使這樣,有時一個月下來,也找不到幾塊像樣一點的玉,這種滅絕式的開采方式使得羊脂玉的價格更是翻著跟頭的一路上漲。本世紀初,好一些的和田子料,要到百元一克,已經覺得是天價,而現在一公斤和田子玉根據其質量的不同,其價格從幾萬到近百萬都是有發生的,可見和田玉增值潛力十分而穩定。
高古玉的拍賣,在世界范圍內均起步晚和,在1997年版的《古玩行情手冊》中,記錄的古玉拍賣數量僅有178件,其中高古玉只有兩件,占1.1%。一件是戰國時期的龍首玉璜。價格為134萬港幣,由佳士得1996春拍實現。一件是戰國時期的白玉人形佩,成交價為30.5萬港幣,由佳士得1995秋拍實現。
縱觀當今國內高古玉市場并非十分火熱,存世量的與贗品充斥使得高古玉價格難以歸真,加上金融風暴的沖擊,高古玉的價值大大低于其真正價值。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玉器市場的回暖現象,隨著收藏家對高古玉研究的深入,認識的加深,漢代玉器的價位也逐漸得以攀升。趁此時機收藏,不失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