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形屋頂和上面的正脊與正吻的明器上已能見到。明器是漢代的一種陪葬品,用陶器制作成各種房屋、人物、動物和器物的模型,將它們與墓主人一起下葬置于地下墓室之內。這是因為古代相信人死后只是身體的消亡。而人的靈魂永遠不滅,它將一直生活在另一個”冥間”的世界,所以要制作這些模型與主人一起送到“冥問”去供他們使用。
仿古大殿正吻又稱為吻和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頂的正脊兩端的裝飾構件,可用于墻脊上,通常為龍型,獸頭朝內張口銜脊,背部有釘子和屋脊相連。仿古大殿正吻位于正脊兩端和垂脊的交匯點,正是防水較為薄弱的環節,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滲漏。主要用于高等級大殿,如宮殿、壇廟等地。
正吻并非單純為了裝飾,正脊兩端是木構架的關鍵部位,為了使榫卯結合的木構件接合緊密,需要在這里施加較大重量,以后就演化為正吻。這些小獸在結構上穩固了屋脊和瓦壟,吻是固定正脊、岔脊的構件,其他小獸均具有防止屋脊滑動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