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瑪瑙的辨偽需警惕四種常見造假手法。一是普通瑪瑙燒色仿南紅,這類仿品每顆看起來都一樣,縞紋條帶明顯,用強光照射看不到南紅特有的"朱砂點"結構。二是紅碧石冒充南紅,紅碧石不透光,質地更粗糙。三是非洲紅瑪瑙仿冒,其芯部呈紅色而周圍顏色通常為白色或灰色,綹裂較少。四是染色石英巖仿制品,強光下可見內部網狀結構,紅色不均勻。
琥珀與蜜蠟的鑒別可通過多種方法驗證。觀察紋理是關鍵:蜜蠟具有無規律的團狀云朵紋,而塑料仿品通常有規律的順向攪動紋和圓形氣泡。熱針實驗(謹慎使用)時,真蜜蠟會散發松香味,塑料則發出刺鼻化學味。刀刮實驗時,蜜蠟刮下的是碎屑,塑料則會打卷10。鹽水實驗中,真琥珀會浮于飽和鹽水,而塑料通常下沉。
青金石的辨偽需注意三個要點。一是透光性:染色石英巖仿品強光可以打透,真青金石基本不透光。二是掉色測試:用酒精或丙酮擦拭,染色的會掉色。三是包裹體:天然青金石幾乎都有黃鐵礦(金)和方解石(白)包裹體,完全無白無金的極可能是仿品。
市場供需關系是價值評估的現實因素。即使材質、工藝、年代相近的藏品,因市場熱度不同,價格可能有很大差異。評估時需關注當前市場趨勢,了解哪些品類受追捧,哪些相對冷門。如近年來沉香類藏品因資源而價格持續上漲,像香而至沉香這樣的產品,尤其是越南芽莊的奇楠,因"表面有如蜂膠般的質地,味道層次豐富"而成為收藏市場的貨。
實物審核與評估是送拍的關鍵環節。若拍賣公司通過圖片初步判斷藏品適宜上拍,會邀請藏家攜帶實物到公司進行詳細審看。這一階段,拍賣公司的業務將對藏品的真偽、年代、價值等進行評估,并與藏家商討拍賣策略,包括起拍價設定、圖錄制作等3。對于特別珍貴的藏品,有些拍賣公司甚至會派上門鑒定,相關交通、住宿費用由雙方協商確定。
多元化交易渠道比較與選擇
與其他藏家直接交易是傳統也便捷的方式。藏家可以通過收藏圈子、文玩論壇、社交媒體等渠道尋找潛在買家,直接洽談交易。這種方式省去了中間環節,交易成本低,但缺點是沒有第三方保障,存在一定風險,需特別注意"防備欺騙或者掉包"。適合交易雙方彼此信任或金額不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