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青釉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釉厚處泛青,釉薄處泛微黃的釉面;這也是識別宣青真假的一個方面。在現代史上有位明清瓷器鑒定孫瀛洲先生,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凡款色霧暗而下沉,器身和口里足內閃有明顯的牙黃色,濃釉處微閃青色者,具備這三個特點,雖無橘皮棕眼,也無疑是真品。”這是前輩的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后輩借鑒。其實孫先生所說“雖無橘皮棕眼也是真品”潛臺詞也就是宣青橘皮棕眼仍為要素。自明代成化朝開始到晚清民國均大量燒制,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二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如不仔細對比辨別、觀察分析,極易混淆。
明宣德青花瓷器拍賣成交記錄:
拍品名稱成交價(萬)拍賣日期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22,903.75萬2017-04-05
明 宣德 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合盌----5,128.75萬 2017-10-03
明 宣德 青花夔龍罐-----------------------3,553.75萬 2017-10-03
明宣德 青花螭龍紋大罐----------------1,828.50萬 2017-06-08
明宣德 青花象耳方瓶-------------------1,416.00萬2017-04-15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葵口碗------1,150.00萬2017-12-04
明·宣德 青花藏文玉壺春瓶-----------777.71萬2017-06-29
明宣德 青花纏枝蓮紋大罐 -----------700.00萬2017-07-05
青花用料有進口、國產兩種,以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為主。明萬歷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一書記載:“我朝則專設于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腙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也曾提到。繪制紋飾時既有單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據紋飾的不同而決定使用那種鈷料描繪那個部位的紋飾。在繪制時常使用國產料淡描勾線,進口料渲染。
蘇麻離青這種進口青料,含鐵量特別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蘇麻離青發色深沉濃艷,在爐火氣氛好的情況下能燒出寶石般的色澤;含鐵量高容易使發色呈現深藍色,色料凝聚厚處會形成黑褐色的結晶斑點,在一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處釉層薄會出現干澀、無光的現象;國產鈷料呈現一種色澤藍中帶灰,沒有黑褐色鐵銹結晶斑點;另一種發色清淡,有暈散現象,色澤幽雅;在進口和國產兩種色料混合使用時,發色明快,呈色濃重與淡雅相間,具備兩種鈷料的特點。